2021年6月5日上午,经济学院开设的拔尖学科高中先修计划课程——《像经济学家那样思考》第六讲开课,由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寇宗来老师为大家分享《互联网时代的经济逻辑》。
寇宗来老师从“互联网对分工、企业边界、产业的影响”,“互联网的网络价值”,“互联网如何影响收入分配”以及“如何应对互联网冲击”等方面,结合现实案例,为大家介绍了互联网对现代生活的影响,以及如何用经济学思维逻辑理解和适应互联网时代的变化。
课程伊始,寇宗来老师首先向大家介绍了斯密定理:“分工和专业化程度受制于市场范围的大小和协调成本”。进一步,寇宗来老师用冷链物流和网课的案例,为同学们解释了互联网对分工和专业化的影响:“基于互联网的社交和通讯工具大幅度降低协调和沟通成本,使得原本信息隔离的众多小市场整合为大市场,因此互联网能够促进分工和专业化。原本难以分工的任务可以分割和合作,因此新模式和新业态层出不穷。”接下来,寇宗来老师通过讲解指令交易成本和市场交易成本的含义以及互联网时代对两类交易成本的影响,为同学们介绍了互联网冲击对企业边界的影响:“互联网时代企业更有可能‘大而强’或‘小而美’,中间规模‘两不靠’。”紧接着,寇宗来老师通过“微信和口香糖”,“大润发与阿里巴巴”两个案例的介绍,为同学们讲解了互联网对产业边界的影响:“‘互联网+’重构和模糊了产业界限,使得‘野蛮人敲门’更容易出现。”
随后,寇宗来老师通过梅特卡夫定律为大家介绍了互联网的网络价值,并告诉大家:“互联网是一种‘中心化力量’,网络外部性强化先动优势,先动优势强化明星效应,也就是说,只要做的比别人好一点点,就可以‘赢者通吃’。”在讲解互联网对收入分配的影响时,寇宗来老师用纸质书本和电子书的例子指出:“互联网扩展了‘公共知识库’,使得更多的知识被编码,一方面降低了知识获取成本;但每个人的吸收成本各不相同,能够做到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变得尤为重要。”
最后,寇宗来老师在讲解“互联网替代人力”时指出,人工智能时代,并非越简单的工作越容易被替代,而是由“工资/任务技术复杂度”这个指标决定。面对互联网时代的冲击,要不断扩大知识面,以不变应万变,更快适应每一个新的岗位,做AI不能做的和AI不愿意做的,才不会被互联网替代和淘汰。寇宗来老师勉励大家:“‘一劳永逸’的日子永远结束了,因此每个人都要终身学习,将压力变成动力,将接受新事物变成快乐的事情。掌握‘中文’、‘英文’、‘数学’、‘统计’、‘编程’这五种元技能,提高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学而时习之,才能善假于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