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首页 / 科学研究 / 科研动态 / 正文

转载学校要闻:李长春同志接见著作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的部分作者代表并颁发证书

  发布日期:2011-05-26  浏览次数:

5月20日,首批《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64部著作正式出版面世。我校共有三位专家的著作成果被选入文库。其中,经济学院袁志刚教授的著作《均衡与非均衡:中国宏观经济与转轨》和陈诗一副教授所著的《节能减排、结构调整与工业发展方式转变研究》在经济类的七部专著中占据了两席。历史地理研究所王振忠教授的专著《明清以来徽州村落社会史研究——以新发现的民间珍稀文献为中心》也入选了历史类著作文库。

据悉,20日当天,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同志在北京接见了入选著作的部分作者代表,并为他们颁发证书。

袁志刚教授的著作,集中讨论了宏观经济和转轨经济的问题,主要包括了:非均衡经济理论研究及其在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中的应用;中国经济转轨与国有企业问题;在全球化、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我国宏观经济所面临的各种问题;宏观经济的增长与波动;居民消费、储蓄和房地产市场波动;就业、失业问题与社会保障问题研究;创新、教育与知识经济对于中国经济长期增长的重要性等内容。

据悉,《均衡与非均衡:中国宏观经济与转轨》汇集了作者本人近十几年来的研究成果,其中收录的文章多次刊发在《经济研究》、《中国社会科学》等权威经济学杂志上。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的评委们对该书的评价是:第一,该专著对于中国的现实问题进行了跟踪研究;第二,对于这些现实问题有着独特的观点,主要包括均衡与非均衡经济的运行,养老保险体系的选择和中国房地产资产泡沫等时下最为热点的问题。

袁志刚教授介绍,他的著作主要运用现代经济学的方法对当今中国的一些经济问题进行探讨,其中最为有特点的就是“非均衡理论”。袁教授曾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前后将这一理论引入中国,是最早在中国介绍这一理论的学者之一。可以说,经过十几年来的潜心研究,在“非均衡理论”这一问题上,袁志刚教授可谓造诣颇深。而普通的读者也可以通过这本专著从一个独特的视角解读中国经济的现状,对于未来中国经济体制、土地制度和就业制度的改革趋势等最为热门的问题有更深入的理解。

陈诗一副教授的著作则从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的视角论述了中国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和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其主要内容包括了,纳入能耗和排放后的中国工业生产率、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分析,中国工业二氧化碳排放的边际减排成本或影子价格度量,从节能减排角度讨论中国工业的结构转型,分析环境税或者说碳税征收对中国工业的双重红利影响分析,预测节能减排行为的成本和收益探讨节能减排行为的收益可能性等等。

《节能减排、结构调整与工业发展方式转变研究》一书具有极高的权威性、创新性和指导性。该书所研究的都是当前我国调整经济结构、实现可持续发展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值得一提的是,该书首次采用独特的中国工业二位数行业的面板数据,在同类著作中绝无仅有;同时,著作还采纳最新的分析非期望产出(比如二氧化碳排放)的方向性距离函数和动态行为分析模型进行分析,在技术和研究方法上具有极强的创新性。

王振忠教授的《明清以来徽州村落社会史研究——以新发现的民间珍稀文献为中心》,立足于历史学的学科本位,结合长期的实地田野考察,分别探讨了徽州村落文书之形成、村落文书所见的民众日常生活、大小姓纷争与区域社会结构、礼生与仪式及其所反映出的区域文化背景、迎神赛会与民间基层组织的变迁、村落宗族与地方社会以及村落中的小农生活等,反映了作者利用徽州珍稀文献从事明清以来村落社会史研究的主要成果。

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徽州文书的大规模发现,曾被学界称作是继甲骨文、敦煌文书、大内档案(即明清宫廷档案)和秦汉简帛之后20世纪中国历史文化的“第五大发现”。“徽学”在明清史研究中异军突起,愈益成为一门国际性的显学。而对徽州文书的研究,可以从一个独特的角度推动中国史研究的深入。其中,村落社会史是中国社会史研究的重要领域,但在传统的历史文献学视域中,真正能反映历史时期村落中一般民众日常生活的史料极为分散、零碎,缺乏细致、丰富的情节。而通常的田野调查方法,最多也只能追溯至数十年前的历史,这就使得此一领域的研究存在着较大的困难。该书无论从资料发掘还是研究方法上,都极大地拓展了徽州文书的研究领域,为村落社会区域类型的比较研究奠定了基础。书中的绝大多数篇章,曾作为参加海内外重要学术机构组织的合作项目之成果,在国际学术界有一定的影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