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专家观点 / 正文

视点 | 方钦:元宇宙和技术无关,和钱有关

  发布日期:2021-12-01  浏览次数:

首先要声明,对于元宇宙,经济学者其实是最没有发言权的。然而,如今这个人气话题的走向愈来愈向着一场资本狂欢的态势发展,那么作为经济学者不得不勉为其难说几句,澄清几点有关技术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常见误识。在具体讲述我的观点之前,先给出结论:如今被行业热捧的元宇宙这个概念——而非当年科幻小说中描绘的那种设定,从技术进步角度而言,是IT产业一次卷得不能再卷的求生之举;但是从商业运作模式的角度来说,则又是一场效果远超预期的概念营销(至少短期来看是如此)。

面对元宇宙这个话题,抛开各种花里胡哨的技术炫耀和远景畅想,我们首先要问的一个问题是:对于我们这个时代而言,元宇宙究竟做出了什么样的改变;或者更确切地说,元宇宙带来了什么样的创新?

这里要稍稍解释一下经济学考虑的“创新”指的是什么。创新可以细分为很多层次,而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说,经济学家关注的,是那些能够推动社会内生性经济增长——尤其是引致长期经济增长——的创新。例如,2007年,苹果公司发布了第一代iPhone,从其后整个手机市场格局的改变来看,算不算一次“创新”?当然算,但是从长期经济增长的立场而言,这还算不得真正意义上的创新。(如果只考虑与智能手机相关的行业得以迅速发展,那么姑且可以称为一种“局部创新”。)因为iPhone诞生所必需的各项技术(而且其中绝大多数技术并不是苹果公司的)早已具备,iPhone的出现只是让普通人真正体会到数十年来的技术储备投入到消费者市场带来的福利而已。

一谈及底层的技术创新,就不得不说到经济学界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工业革命。在许多经济学者看来,人类社会自有历史记载以来,只发生过一次真正重要的事件,这就是工业革命。这种看法虽有些偏颇,却也道出了部分事实,那就是工业革命时期同时发生了三种类型的底层技术创新,彻底改变了人类社会的进程。

第一种类型,对于能源的掌控力。数万年来,人类主要依赖的能源一直是自然能,例如水力和风力。然而众所周知,自然能源具有相当大的不确定性,难以掌控。无法获得稳定的能源供给,一直是前现代世界制约人类社会发展的最为根本性的难题。蒸汽机的发明改变了一切,人类开始从自然能转向机械能。历史上第一次,我们能够自主地掌控能源。就如同神话中普罗米修斯盗取火种,掌控能源就等于掌控命运,从此人类社会的发展不再听天由命。

第二种类型,对于空间和时间的掌控力。精确的度量衡、钟表的发明等一系列技术创新,使得我们能够确定生产单位——长度、体积、重量——的规范化标准,制定详细严密的生产考核制度,测量经纬度,描绘精准的地图。规范化标准,意味着工业化流水线生产模式成为可能;考核制度,意味着一套现代化人事雇佣和管理制度成为可能;精确的地图勘测,意味着探索新世界成为可能。有多少人想过,一件符合生产标准的合格商品、上班考勤制度以及GPS导航等等看似平平无奇的事,当它们统统不复存在——就像回到前现代世界,我们的世界会变成什么样?正是对空间和时间日益精确的掌控力,构成了现代经济增长最为基本的技术基础。

第三种类型,对于身体的掌控力。1796年,第一例疫苗的发明——牛痘,人类终于掌握了对抗病毒的有效武器,同时也意味着我们对于自身身体的掌控力进入到了一个新的时代。其后各项医学技术的发展,在提高健康水平、延长人均寿命的同时,也彻底改变了人口结构,进而改变了人类社会的结构。

而如今这个伴随着计算机技术、互联网发展而来的信息时代,超越工业革命了吗?

从蒸汽机时代发展到电气化时代,从煤炭到石油、核能,能源技术在不断发展,但仍旧是机械能源的依赖;从测量地球到测量银河系,从机械钟到原子钟,空间和时间的测定技术在不断发展,但基本规范化标准不变;从天花到现在的冠状病毒,疫苗研发技术在不断发展,但疫苗依然是对抗病毒的最有效方法。

所以,和许多认为我们已经迈入后工业化时代的潮流观点不同,我认为我们仍然处在工业化时代——尽管可能是终末的工业化时代。因为我们的社会发展所仰赖的基础性技术架构,一直受到上述三种类型创新的支配,只是在具体的细节性内容方面我们做出了许多改进。

现在让我们回到元宇宙的话题。我的问题是:现如今形形色色的元宇宙概念——无论是已经发生的虚拟现实与真实世界之间的互动,还是可能会在不远的将来出现的脑机接口——是对三类底层技术创新的突破吗?元宇宙创造出新型能源,能够让我们摆脱对机械能的依赖(比如永动机)吗?元宇宙打破传统的空间和时间观的制约(例如超维度空间)了吗?抑或是,元宇宙找到对抗病毒的新方法(比如青春之泉)了吗?

好像并没有。

先不说其他,单单只论元宇宙所依赖的最为基本的技术——计算机,其基本架构依然是冯·诺伊曼式计算机,即20世纪50年代根据冯·诺伊曼模型设计的计算机:标准的工业化时代的产物。唯一的不同之处在于,现在计算机的算力增强了亿万倍。

所以我认为,从技术进步角度而言,元宇宙是卷得不能再卷的一种现象。不过请读者诸君不要误会,在此我使用的“内卷”一词,和目前互联网上流行的含义不一样。至少,我说的“内卷”,不是一个贬义词。

从经济学角度来看,“内卷”其实是一种经济增长模式,边际收益递减型的经济增长。事实是,人类社会中内卷无处不在,各行各业都会经历内卷化的过程;内卷现象无所谓好坏,只是自然法则发挥作用的必然性而已。

任何技术创新都能带来超额利益,底层的技术创新更是如此。然而,当越来越多的人通过同一类型技术创新获得利益时,经济学的两大公理之一,边际收益递减规律,便会开始发挥作用:我们从同类型的技术创新中获取的边际收益会越来越少。

此时,另辟蹊径,再次做出新的技术创新当然是最优的选择,可是创新哪有那么容易,底层的技术创新更是需要数百年乃至数千年的科学和技术积累。在这种情况下,利用现有技术,不断地做一些细微改进,挖掘愈来愈少的技术红利,虽略显无奈,但也算是次优的选择:这就是内卷,经济增长意义上的内卷。

而元宇宙概念的火爆,就是这样一种内卷化现象。

只要稍稍回顾这几十年来互联网产业发展的历史,就会发现,这次热炒元宇宙概念,实在是再合理不过的一次标准化商业操作:信息技术及其相关产业在技术发展瓶颈制约下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

信息产业发展至今,能够攫取的超额利益已几近枯竭。这一点从摩尔定律的发展态势以及这几年热炒的AI技术商用化就可以看出端倪。最近数年来,怀疑摩尔定律失效的人数以摩尔定律的速度递增。事实上,无论是从技术角度还是经济角度来说,除非自工业革命以来的三类底层技术创新有所突破,否则摩尔定律在不远的将来失效几乎是一种必然。

至于如今被各大IT大佬热捧的AI技术,只要稍稍了解计算机技术发展历史的人,便会知道,如今投入商用的所谓AI技术,和当年冯·诺伊曼时代科学家们提出的AI设想相比,其实完全是一种技术上的倒退:曾经的科学家们考虑的AI是如何让机器像人一样思考;而如今的商人考虑的AI是如何在最少的投资预算下,让机器做人不擅长做的事,从而获取最大的利润。

另一方面,虚拟世界对现实的影响也逐步成型。特别是这十年来数字货币、区块链技术的发展,信用的数字化已经对人类社会产生了真实的影响,虚拟现实已经侵入了真实世界。而作为IT界的行业大咖们不可能不注意到这一点。在此基础之上,提出元宇宙概念,抓住投资的新风口,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说到这里,我相信我要表达的意思已经很清楚了:元宇宙,和技术无关,和钱有关。

揭开元宇宙那层虚假的技术皮囊,掩藏在其之下的,是一次典型的商业模式创新。事实上,作为概念营销,元宇宙已经获得了阶段性的成功,得到上元宇宙课程一个月间卖出了五万份:科技迷们拥有了一次狂欢,商业大佬们获得了超额利润,皆大欢喜。

读到这里,如果你认为我是在看衰元宇宙,那就是误读了我的意思。其实我是真心希望在那些五花八门、令人眼花缭乱的元宇宙狂想曲中,能够出现哪怕仅仅是一项真正意义上的底层技术创新,终结这个越来越令人沮丧的工业化时代。

理性地讲,目前的元宇宙热潮有三种可能的结局:(1)只有各类新奇的概念,却没有任何实质性的产品,最后泡沫破裂,一地鸡毛;(2)在各类新奇概念中,终于又出现一款如当年iphone般现象级的产品,为整个行业再续命二十年;(3)在各类新奇概念中,终于出现一项甚至多项划时代的技术创新,将人类社会推向工业化时代之后的次世代。

目前看来,一切还都是未知数……

1996年,日本万代公司发布了“拓麻歌子”——也就是中国的90后们所熟识的“数码宝贝”,当时无数少男少女为之痴狂,因为这样一段代码、一幅简陋的马赛克图像的出生、成长、嬉戏、死亡而废寝忘食,时而喜笑颜开,时而伤心落泪。这算不算是虚拟世界侵入现实世界呢?这算不算是“元宇宙”的0.1beta版呢?可是如今,又有多少人记得,刚刚过去的2021年11月23日,是拓麻歌子诞生25周年呢?

一切如常。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划时代的创新犹如美丽的蝴蝶,在不经意间绽放,绚烂而短暂,却彻底改变了我们的世界。所以,与其稀里糊涂的追随元宇宙的大潮,不如做一名冷眼的旁观者,做好自己的分内之事,然后就是静静地等待,等待在这终末的的工业化时代,那刹那间照亮黑夜的花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