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新闻 / 正文

复旦自贸论坛第四期:聚焦“自贸区与人民币国际化”

  发布日期:2013-11-15  浏览次数:

2013年11月14日,由上海自贸区综合研究院主办,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复旦大学金融研究中心、复旦大学中国金融家俱乐部、复旦大学校友会全力支持的复旦自贸论坛第四期在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大金报告厅举行。来自各界的专家学者、业界精英、复旦校友以及学生参加了本次主题论坛,现场反映热烈。本次论坛在前三期从不同视角关注自贸区建设的基础上,再度集多方智慧以“自贸区与人民币国际化”为主题展开研讨。各位专家就人民币国际化、金融市场的利率市场化以及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等方面的问题进行深度探讨。

出席本届论坛的嘉宾包括复旦大学讲座教授、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经济系教授胡永泰先生,国泰君安首席经济学家、复旦大学经济学院硕导林采宜女士,复旦大学上海自贸综合研究院院长、经济学院院长袁志刚教授,以及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金融研究中心主任、上海自贸区综合研究院副院长孙立坚教授等专家学者。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助理卢华老师全程主持了本次论坛。

下午13:45论坛正式开幕,胡永泰教授首先围绕“人民币成为国际交易货币与上海成为一流金融中心”的主题发表演讲。胡永泰教授认为,能否成为一流金融中心的决定因素是相对经济实力,并通过中日经济数据比较,揭示了东京未能成为一流金融中心的根本原因。他认为,人民币成为国际交易货币及上海成为一流国际金融中心是符合条件的,但同时强调这一切并非自发可以完成,还需要中国经济实力持续增强以避免进入“中等收入陷阱”作为先行保障。胡永泰教授从内、外两个方面具体阐述了人民币成为国际交易货币、上海成为一流国际金融中心的目标,当前中国应做出的努力。

孙立坚教授从均衡的角度阐述了自身的看法。他对比凯恩斯均衡现状的弱均衡,以日本这一负面案例为教训,强调了要素推动和实体经济的相关性。同时他还提出未来更好的均衡发展的模式应是包含众多要素,渗透到实体经济,形成重企业、重创新、充分开放的均衡模式。

林采宜女士将自贸区与改革制度相结合,她提出自贸区是以自由贸易区为名义走向国际金融中心,应发挥要素国际国内流动性,从而形成本质上的金融开放。同时,她认为,上海自贸区的设立存在内外两方面的原因,并且应在发展过程中避免陷入改革停滞的陷阱。

主题发言结束后,袁志刚教授就三位专家的发言内容作出相关评论,同时,他提出中国的改革需要开放,也必须依靠开放。

论坛后半场为嘉宾和观众的提问互动环节。在座专家就“中国法制状况对人民币国际化以及金融开放的影响”等问题展开讨论,分别发表了自身的观点。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国际金融系主任刘红忠教授也阐述了对“央行独立性与人民币国际化”这一问题的看法。至此,本次论坛活动圆满结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