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值复旦大学建校120周年、经济学院恢复建院40周年,百廿荣光与奋进新篇在此交汇,2025年5月14日下午,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南土国际金融发展基金”捐赠签约仪式隆重举行。复旦经院2001级金融学硕士、上海南土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创始人、投资总监吴刚携企业代表,与复旦大学常务副校长、复旦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理事长许征,上海复旦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副理事长、复旦大学原党委副书记金海燕,复旦大学对外联络与发展处处长、复旦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秘书长刘莉,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张军,经济学院党委书记李粤江等校院领导,共同见证这一捐赠时刻,经济学院副院长詹璐主持仪式。“南土国际金融发展基金”的设立,既是复旦人饮水思源的赤子之心,也是深化产教融合、推动国际金融学科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为百廿校庆和40周年院庆再添华彩。

仪式开始环节,许征向在场的各位嘉宾致欢迎辞。她表示,在建校120周年,经济学院恢复建院40周年之际,“南土国际金融发展基金”的设立具有特殊意义。许征高度评价上海南土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可信赖、可持续、追求卓越”的发展理念与复旦校训精神的深度契合,并特别感谢吴刚校友以基金为纽带反哺母校的赤子之心。
许征介绍道,“南土国际金融发展基金”将重点支持学术交流、人才培养与前沿研究三大领域,通过共建实践教学基地、培育金融创新成果,助力经济学院打造世界一流学科,服务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及国家战略需求。她进一步指出,当前复旦正迎来以新工科崛起为契机的第三次重大发展机遇,加速构建“文理医工”四轮驱动格局,向创新型大学转型。南土国际金融发展基金的设立将成为推动经济学守正创新、促进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关键实践,为经济学与工科、医科等领域的协同创新注入动能,为学校整体转型提供重要支撑。期待未来能持续构筑校友发展共同体,共育新时代金融英才。

在全体嘉宾的瞩目下,吴刚与金海燕郑重签署捐赠协议,宣告“南土国际金融发展基金”正式成立。许征、刘莉、张军、李粤江,以及上海南土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吴晓宁和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国际金融系主任、国际金融研究中心主任杨长江共同见证这一庄重时刻。

签约环节后,许征代表上海复旦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向上海南土资产管理有限公司颁发捐赠鸣谢牌。


张军院长为吴刚、吴晓宁分别颁发“复旦大学国际金融研究中心战略咨询委员会主任”及“复旦大学国际金融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聘书。

杨长江教授汇报了国际金融系的发展概况以及捐赠项目的实施计划。他表示,国际金融系是学校金融学科的老根,国际金融领域又是国际金融系的老根,要守住老根,培养新枝,既要恢复和巩固国际金融这一传统领域在国内的引领地位,又要在科技金融、数字金融、绿色金融等领域建立新的研究优势,为复旦大学国际金融系发展注入持续动能。依托“南土国际金融发展基金”支持,国际金融系将重点推进四大项目建设:一是办好“名家讲坛”,邀请国内外顶尖学者来校交流,夯实学科理论根基;二是打造“学术工作坊”,以“小型、聚焦、深度”的特色,选取国际金融领域的前沿议题展开深层次学术探讨;三是举办“政策圆桌会”,组织业界、政府、学界等多方力量深度对话,建立起沟通理论与现实、学术与政策、研究与应用的津渡桥梁;四是办好国际金融的高规格论坛,聚焦国际金融前沿议题,搭建全球对话枢纽,提升复旦在国际金融领域的国际学术话语权。

随后,吴刚校友在致辞中深情回顾了在复旦求学的经历,并分享二十年金融从业心得。作为2001级金融学硕士校友、南土资产创始人,他在证券市场的沉浮中始终铭记复旦精神。南土集团一直致力于公益事业,曾于2016年发起“虎行公益基金会”,长期关注留守儿童成长。面对中国经济的时代变局,吴刚高度认同党中央的战略定力,强调“走正道、可持续”的发展理念。针对金融学科建设,他希望复旦国际金融学系能持续发挥学术优势,不断提高影响力;同时展望南土国际金融发展基金会未来能积累全球影响力,在“可信赖、可持续、追求卓越”的坚守中与大国崛起同频共振。他衷心祝愿复旦在百廿新程中勇立潮头,为世界贡献中国智慧。

仪式最后,全体嘉宾合影留念,定格这一历史性时刻。值此复旦大学120周年校庆,经济学院恢复建院40周年之际,"南土国际金融发展基金"的设立,不仅彰显了校友与母校血脉相连的情怀,更开启了校企协同育人、“文理医工”四轮驱动格局的新篇章。未来,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国际金融系将以持续深化产教融合,培育具有全球视野的新时代金融人才,为服务国家战略与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复旦大学银行学系全体师生合照(1947年)
复旦大学国际金融系肇始于1920年成立的复旦大学银行学系,是中国高校最早设立的金融系所之一。百年征程中,这里始终矗立着中国金融学科的标杆:1983年,复旦大学首创国内高校国际金融专业并于次年开始招收本科生,1992年国际金融系正式成立,并设立国际金融专业硕士学位点。1994年,设立国际金融专业博士学位点。1998年,按国家专业目录调整要求,国际金融系将国际金融、投资学等专业合并为金融学专业,重点培养复合型金融人才。
▲2007年《教育部关于公布国家重点学科名单的通知》2001年、2007年,复旦大学金融学科两度入选教育部金融学6个国家级重点学科之一,2022年以金融学为主体学科之一的复旦大学应用经济学在第五轮学科评估中评级为“A”,并入选国家级“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
这里名师云集,学脉传承——从民国时期中国金融教育奠基人薛仙舟,到改革开放后国际金融学科先驱陈观烈、马之騆,再到金融学领域首位“长江学者”姜波克等,几代人扎根讲台、著书立说,铸就育人丰碑。国际金融系现有教授8名,副教授和讲师8名,有一批年轻有为的青年教师,形成了宏观金融、微观金融和计量金融并重的完整研究体系和人才培养结构。
这里研以报国,知行合一——复旦大学国际金融系聚焦人民币国际化、金融安全等国家重大现实问题,产出一批标志性成果,获教育部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等多项殊荣;所编写《国际金融学》等教材获教育部全国优秀教材一等奖等奖项,出版了国内第一套金融学专业的研究生教材,并获得上海市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等诸多奖励;立足“宽口径、厚基础”理念培养面向未来的复合型金融人才,所培养的历届优秀毕业生在金融业界享有盛誉。
这里勇立潮头,与时共进——近年来直面人工智能变革,率先推出“金融+人工智能”双学位项目,推动学科交叉融合,为国家发展输送创新力量。
时值复旦大学120周年校庆之际,回望百廿征程,经济学院自1920年伊始,始终与民族复兴同频共振。百年薪火相传,这里孕育了中国经济学教育的先锋旗帜、理论创新的思想高地与国家发展的智库引擎,成为扎根中国、对话世界的经济学学术重镇。
未来,复旦经济学院将赓续“问题导向、知行合一、经世济民、追求卓越”的院训精神,以建设世界一流经济学科为引领,深化产学研融合创新,培育兼具全球视野与本土智慧的领军人才,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服务“双循环”战略贡献复旦智慧,把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建设“第一个复旦”的奋斗融入新征程的时代洪流。
撰稿 | 李颜月涵
摄影 | 李国徽
微信编辑 | 李国徽 崔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