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是国家重要的高等教育强国战略,复旦大学经济学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旨在培养造就有能力为新时代国家发展面临的问题提供政策咨询,帮助解决问题、改造好世界,助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同时有能力推动经济学理论创新,引领经济学理论新思潮的经济学拔尖创新人才。
经济学院依托数理班和UIPE设立经济学拔尖人才培养计划,在本科“2+X”培养方案中设立了荣誉项目,通过荣誉课程修读、导师指导、科研实践、海外交流等措施,营造有利于经济学拔尖人才的成长氛围,激发学生的学术潜力和专业志趣,帮助优秀学生获得深厚的专业基础。进入拔尖计划的学生需按照荣誉项目方案和专业培养方案要求,修读荣誉课程并开展科研实践。完成荣誉项目拔尖路径的课程修读要求和科研实践的拔尖学生,同时获得毕业证书和荣誉学士学位证书,并控制每届荣誉学生数量,形成“优中选优、尖中挑尖”的经济学拔尖人才成长环境。
近期,第二批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本科荣誉学生”名单在2024届本科毕业生中正式出炉。经济学院将陆续推出专栏,分期展示这几位“本科荣誉学生”的成长经历。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经济学院“本科荣誉学生”王博涵同学。
王博涵,2020级经济学(数理经济方向)本科生,望道学者、光谷学者,获评“复旦大学-中国光谷奖学金”,将赴杜克大学攻读经济学硕士。
缘 起
王博涵对经济学的热情始于兰小欢教授开设的“经济学原理”课程。课堂上,兰老师运用大量的现实案例,生动地讲解经济的基本原理与中国的经济逻辑;以抛出问题并予以解答的方式,引发学生对于现实问题的思考、帮助学生理解中国经济的普适性与特殊性。在学习“经济学原理”的过程中,他被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与兰老师的个人魅力所深深吸引,对中国的经济发展问题尤为着迷、立志于探索并回答当代中国经济的重大问题。
虽然数理经济班要求学习的课程众多,且课业繁重、竞争激烈,但是课程的深度与广度较其他专业的课程均有所提升。低年级阶段,王博涵修读了包括国际经济学、财政学、计量经济学(H)、博弈论(H)在内的一系列经济学与数理基础课程。这些课程进一步增强了他对中国经济以及经济学研究的兴趣,为开展经济学研究打下了较为坚实的基础。更重要的是,他在微观经济学课程上有幸结识了刘志阔教授。
学术研究
2022年暑假,一个偶然的机会,王博涵在刘志阔教授的指导下,开始对中国企业在越南的投资情况进行研究。他抱着“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心态,全身心地投入到学术研究之中,不了解前言文献的进展就去研读、不掌握处理数据的方法就去学习。经过两三个月的探索,针对中国企业在越南日益增长的投资,他总结了典型的特征事实、形成了初步的研究思路,并成功申请了复旦大学本科生学术研究资助计划(FDUROP)主办的望道项目。之后,他从搜集数据做起,在刘老师的指导下,密集地推进各项研究工作,扎实地完成了文献回归、基准回归、机制检验与文章撰写的工作。作为本科生,能够较好地提出问题并尝试解答已殊为不易,但文章的质量距离高水平期刊仍有差距。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就在王博涵以为项目会就此结题之时,他在2023年春季学期前往加州大学伯克利学校访学期间,有幸得到了Rodriguez-Clare教授的指点。Rodriguez-Clare教授不仅肯定了他已有的研究成果、鼓励他继续进行探索,还向他介绍了新的数据。他重燃希望与斗志,与刘老师一道,围绕中美贸易战后美国进口份额的剧烈变化这一典型事实,尝试运用企业数据与贸易数据,研究中国企业在生产转移、贸易在配置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经过近一年的时间,在师生二人的不断讨论与反复修改之下,文章最终成型,并针对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与全球产业链的重构,提出了政策建议。目前,师生二人正在对文章进行最后的修改,准备投稿国外期刊。
学术研究的经历给王博涵带来的成长是巨大的。在启动项目前,虽然他已经对经济学研究的过程有所了解,但对具体细节所知甚少。从初步构思、确定选题,到阅读文献、把握贡献,到整理数据、进行实操,再到撰写成文、反复打磨,他都是从“干中学”的。遇到方向上的困惑,就与老师讨论、借鉴“他山之石”;遇到技术上的难点,就上网搜索解决方法、向大语言模型寻求答案。在整个过程中,他逐渐培养起自己的经济学直觉与思维,对研究领域的发展脉络与前沿动态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与感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将经济学理论运用到中国经济上的重要性,也对自己的学习能力与综合能力有了更加深层的自信。此外,刘志阔教授广阔的视野、潜心钻研的品质与朝九晚十的科研日常,亦深深地感染着他。
关于未来
关于未来,王博涵没有明确的答案。经过两年“高强度”的学术历练,他对学术研究有了新的认识、对职业规划有了新的想法。攻读博士意味着时间上的巨大付出、对学术的郑重承诺,以及选择教职作为今后的职业,他从心理上还没有做好继续攻读博士学位的准备。他认为,选择未来的发展方向,需要综合考虑自身兴趣、个人潜质、行业趋势,多多比较。
正如兰小欢教授所言,“大学是以一张白纸进来,以一张更大的白纸出去”,成为荣誉学生并不意味着要选择学术作为自己的生活方式,人生还有无限的可能。
虽然他现在还不确定将来是否继续从事经济学研究、不清楚将来会做什么,但他相信,无论他未来从事什么职业、去到哪里,在经济学院求学的经历必将是他人生宝贵的财富,从中的收获与成长,也将在未来逐渐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