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28日上午,以“从新冠疫情和逆风中崛起:中国、亚洲和世界”为主题的上海论坛经济分论坛在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大金报告厅成功举行。上海论坛是由复旦大学和崔钟贤学术院联合主办,复旦发展研究院承办的大型国际学术论坛。本次经济分论坛由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承办,并由经济学院陈钊教授主持。来自海内外知名高校和研究机构的十位经济学家发表了主旨演讲,分享了他们的研究成果和观点。
▲主持人陈钊教授
在论坛的上半场,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文科资深教授张军教授首先致开幕词。他指出,自2022年年底中国解除严格的防疫政策以来,经济开始缓慢恢复。然而,疫情带来的巨大冲击对中国以及许多其他国家的经济产生了持久的影响,甚至改变了原有的经济发展路径。在应对疫后经济恢复的过程中,各国开始寻找更合理的经济政策。
▲复旦大学文科资深教授、经济学院院长张军
在张军教授引出的这个话题下,香港科技大学的雷鼎鸣教授首先指出,中国经济在短期内受到了疫情、地缘政治、贸易摩擦、房地产去库存等多方面的影响。但从长期角度看,中国目前的储蓄率约为43%,略高于最优储蓄率40%。他建议适当降低储蓄率,以达到最优的成本收益,这将更有利于中国的长期经济增长。
▲埃塞俄比亚前高级部长、总理特别顾问Arkebe Oqubay
埃塞俄比亚前高级部长、总理特别顾问Arkebe Oqubay教授认为,在后疫情时代,人口、城市化、绿色转型都将成为非洲乃至全世界经济崛起的关键因素。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北大博雅特聘教授姚洋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姚洋教授强调,尽管海外有很多声音对中国经济发展持悲观态度,认为中国的高增长不可持续,但中国庞大的制造业体量、处于世界前列的科技水平和日益增长的出口份额仍然是无可争议的事实。韩国庆北国立大学Hyungkee Kim教授则进一步指出,从中日韩三国的改革与发展战略来看,三国都有着共同的可持续发展愿景。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的Euston Quah教授从基础设施建设、环境、健康、数字化、治理、金融等六个方面解读了“一带一路”,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未来的政策建议和研究设想。
在论坛的下半场,日本东京大学的丸川知雄教授认为,如果能进一步推动城镇化,释放中国房地产市场的潜力,中国完全有可能避免像日本一样出现“失去的三十年”。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的朱天教授则认为,当前的债务问题可能是经济下行的一个结果,而经济下行在很大程度上是之前房地产领域去杠杆的结果。因此,当务之急应该是增加杠杆,而非去杠杆。
▲香港中文大学实践教授、香港国际金融学会主席肖耿
香港中文大学的肖耿教授提出,在粤港澳大湾区与中国双循环发展格局下,应充分利用香港和内地各自的优势,实施并落实企业“双总部”制度,而非香港内地二选一。
来自中央研究院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心的瞿宛文教授回顾了英国衰落和美国兴起时国际社会秩序的建立过程,这为我们理解当前在美国领导下相对混乱的国际秩序,以及未来全球新秩序的趋势走向带来了深刻的洞见。
最后,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的胡永泰教授认为,各国应该认识到全球化的态势,在各种国际合作框架内共建信任,团结起来,共同应对这些全球性的问题。
在主旨演讲之后的听众与嘉宾互动环节中,丸川知雄教授和朱天教授分别对年轻人的“躺平”现象和美国M2/GDP相对较低的原因进行了深入的解读和回应。最后,主持人陈钊教授对各位嘉宾的观点进行了精彩的点评和总结,为本次分论坛画上了圆满的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