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新闻 / 正文

改革乘风破浪行,群英共聚立潮头——第五届复旦金融论坛暨“金融开放与金融改革”研讨会成功举办

  发布日期:2021-04-26  浏览次数:

 

2021423日下午1330分,由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研究院、国际金融系、泛海国际金融学院共同举办的第五届复旦金融论坛暨“金融开放与金融改革”研讨会在复旦大学子彬院北205会议室隆重举行。校内外50余位专家学者莅临本次论坛,围绕金融开放与金融改革前沿话题进行了热烈讨论。 

论坛开幕式由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秘书长张宗新教授主持,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张金清教授致辞。张金清教授隆重介绍了出席本次论坛的嘉宾,强调本次论坛旨在对经济金融理论和现实中的重大问题展开研讨。他指出,既要发掘我国经济金融的历史发展经验,也要关注国家发展战略中需要金融支持的四大产业,包括科技产业、数字经济产业、清洁能源产业以及与人口老龄化相关的产业。张教授称此次论坛更像是一场温暖的家庭聚会,希望大家畅所欲言,并祝愿本次论坛圆满成功。

随后,张金清教授为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新聘研究员董希淼教授颁发证书。董希淼教授表达了获聘的激动心情,表示此次聘任让自己有更多机会向学院的各位老师学习,并分享自己在实务工作中的经验和体会。

论坛进入主旨报告环节。首场主旨报告由复旦大学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刘红忠教授主持,上海证监局原党委书记、局长张宁高级经济师进行了主题为“以史为鉴——从《证券兴起》”的精彩演讲。在表达了三十六年后重返母校的激动心情后,张宁老师分享了自己参与资本市场建设和发展的三点切身体会:第一,我国证券市场建设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政治推动的。例如,上海证券交易所的建立体现了中国坚持改革开放的决心和利用资本市场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理念。第二,深化改革需要顶层设计。从股权分置改革,到科创板制度创新,无不体现了顶层设计对提升资本市场服务能力的重要性。第三,深化开放需要深思远虑。通过介绍华安国际配置基金成功全额回收投资雷曼公司损失的案例,张宁老师强调国际金融风险的处置需要地方政府、金融监管部门和司法部门的通力配合。最后,张宁老师将两本亲笔签名的《证券兴起》赠送给复旦大学经济学院。

第二场主旨报告由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案例中心主任沈红波教授主持,沈教授感谢张宁老师对我国证券业发展史的精辟讲解,指出我国证券市场发展过程中存在较大的股票收益波动风险,需要从多维因素进行考察,并欢迎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副主任熊熊教授带来“多源信息与股票收益波动风险”报告。熊教授从近期股票市场的异常波动现象出发,指出信息是市场短期波动的主要决定因素,而在考虑多源信息环境下,不同信息源对短期波动的贡献尚未被回答。熊教授基于A股上市企业新闻、分析师报告和公司公告数据,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多源信息及其交互作用对股票短期波动存在显著影响,其中新闻的贡献最大、分析师报告次之、公司公告最小。在股灾期间,公司公告和分析师报告对波动的贡献达到最高,证明了在金融危机期间权威信息的重要性,以及金融危机期间信息成本提高、信息收益降低的假说。熊教授最后强调,应增加对舆情管理的重视程度,防止股票波动对上市公司形成不良影响。

论坛进入大会报告环节。大会报告共两部分,每部分都由两场报告组成。首场大会报告由复旦-斯坦福中国金融科技与安全研究院执行院长刘庆富教授主持,报告嘉宾是复旦大学泛海国际金融学院副院长高华声教授。随后,高教授分享了他关于不同性别的股票市场投资者对于上市公司性丑闻容忍度差异的最新研究成果。这项研究的一大创新点在于,首次将个人道德因素引入股票交易研究中,进而更为全面地考察了道德与股票投资之间的关系。高教授利用新城控股董事长性侵丑闻这一自然实验,分析了不同性别股票投资者在事件发生后的投资行为,发现相比男性投资者,女性投资者更倾向卖出公司股票,说明女性投资者对性丑闻的容忍度比男性更低。

大会报告第一部分的第二场由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党支部书记周光友教授主持,周教授对董希淼教授加入金融研究院大家庭表示欢迎,并指出董教授研究的非银行支付服务既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也涉及到国家的金融安全,因此非银行支付的监管和创新是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随后,董教授进行了主题为“非银行支付服务市场反垄断规制初探”的报告。他首先回顾了我国非银行支付的发展历程,指出我国非银行支付市场存在市场集中度过高,不正当竞争和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董教授介绍了我国加强非银行支付市场监管的主要措施,指出认定相关市场一直是反垄断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并针对非银行支付市场的垄断治理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

短暂的茶歇过后,大会报告进入第二环节。第一场报告由复旦大学资产评估研究中心主任杨青教授主持,复旦大学经济学院王晓虎副教授分享了他关于金融资产泡沫检验的研究成果。王老师首先介绍了泡沫的定义和特征,认为资产价格包括红利折现值和泡沫两部分,而其中股票红利一般是单位根过程。基于该定义,王老师将资产泡沫的存在性检验问题转化为了单位根检验问题,并指出逆向递归检验法虽然部分解决了递归检验法的缺陷,但是会错误地将某些价格下降阶段判别为泡沫时期。针对该不足,王老师提出只需要在传统检验的回归方程中加上一个价格差分的滞后项,就可以有效地识别出泡沫的存在。王老师的报告引起了与会嘉宾的热烈讨论,杨青教授称赞他可以将硬核的资产定价文章讲得生动又有趣。

大会报告第二部分的第二场由复旦大学经济学院牛晓健教授主持,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邱实助理教授带来了他有关于人民币中间价形成机制的最新思考。邱老师首先指出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定价有市场机制和币值稳定两个政策锚点,且这两个政策锚点的权重在中美贸易摩擦时期具有明显的时变性并呈现高、低两种不同状态。为了解释这种现象,邱老师引入状态转换模型并结合中美贸易数据和贸易摩擦新闻,发现锚点的权重变化在2018年与中美贸易摩擦有关,而在2019年和人民币市场上的噪声交易者有关。在此基础上,邱老师将关税和噪声交易者纳入央行最优决策模型,该模型说明了央行充分考虑到了出口企业在中美贸易摩擦期间竞争力的下降,从而对汇率形成机制进行了适当调整。 

闭幕式的主旨报告由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张金清教授主持,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所长周诚君研究员带来了他关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和人民币国际化的最新思考。在长达70分钟的报告和讨论交流中,周所长和与会专家频繁互动。与会专家表示,周所长的发言引人深思,让人意犹未尽。

在每场报告结束后的讨论环节中,在座的专家学者们对报告内容进行了积极评价,并分享了自己的感想与观点。虽然时间紧凑,但讨论的热烈程度与深度广度让报告嘉宾和与会专家都兴致盎然、受益匪浅。

会议最后,复旦大学国际金融研究中心主任杨长江教授用三个“好”对这次研讨会进行了总结:一是”效果好“,长时间、高强度的大会报告却让人乐在其中,与会老师们的讨论热烈而又深入;二是“形式好”,一方面延续以往传统,邀请了校外的专家大牛,另一方面复旦年轻老师们的报告也令人振奋,代表了复旦的未来与希望;三是“日子好”,杨教授引用“最美人间四月天”等诗句祝愿复旦的金融学科“万紫千红”和与会老师们“春光无限”。至此,第五届复旦金融论坛暨“金融开放与金融改革”研讨会在大家的掌声中完美落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