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学术前沿 / 正文

前沿 | 罗长远、刘子琦、宋弘:经济增速放缓对国民心理健康的影响

  发布日期:2023-04-04  浏览次数:

罗长远、刘子琦、宋弘,经济增速放缓对国民心理健康的影响,《经济学季刊》第23卷第2期(2023年3月)。

作者:罗长远,刘子琦,宋弘(复旦大学经济学院

内容提要:健康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是经济学研究的经典问题,在当前经济增速放缓、人口结构变化的经济发展新阶段下,这一问题更是被赋予了新的涵义。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保持了30多年的高速增长,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国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国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增长,逐渐从生理和安全需求向更高层面的精神需求转变。

自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全球经济进入调整阶段,世界范围内的经济低迷使中国经济受到了重大的需求冲击,加之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贸易摩擦增多,中国出口贸易放缓,经济渐趋下行,中国进入增长动力转换和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至2018年,中国GDP增速回落至6.7%。在经济减速期,传统比较优势减弱,结构性矛盾加剧,产业升级迫在眉睫。与此同时,企业效益下滑,就业机会缩紧,国民工作压力和经济负担加重。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在经济社会快速转型的时期,国民心理健康问题往往会凸显出来。

基于2008年以来经济增速放缓的背景,本文利用2010-2018年中国家户追踪调查(CFPS)的微观数据,考察经济增长对国民心理健康的影响,特别地,我们采用出口增速作为经济增速的工具变量,缓解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在研究中,我们主要对下述问题进行探讨:经济增长对国民心理健康是否有影响?这一影响的经济意义有多大?背后的传导机制是什么?这一影响在不同性别、年龄阶段、户籍、和教育水平等群体间是否存在异质性?由此又带来了哪些政策启示?

我们的研究表明:第一,国民心理健康顺周期变化,GDP增长率每上升1%(此处变化1%为绝对值变化,例如,由6%增加至7%),国民心理健康平均改善约4.69%个标准差。2010至2018年,中国GDP增长率下降了3.9%,在控制其他因素的情况下,平均来说,这导致国民心理健康恶化了18.29%个标准差。第二,传导机制分析表明,随着经济增速放缓,工人的福利水平下降,工作满意度降低,个人及家庭的经济负担加重,家庭会调整消费支出结构,发展型消费会挤压享受型消费,不良情绪难以排解;对经济增长前景的预期趋于负面,加重了国民的心理压力。第三,异质性分析表明,中老年、农村人口、低教育水平人群受经济增速放缓的冲击更大。本文还通过引入新的工具变量、更换心理健康变量及调整样本等方法,考察了结论的稳健性。通过对经济发展新阶段下国民心理健康问题的关注,本文的研究为健康与经济发展相关的传统文献作出了拓展;从心理健康角度出发,本文的结果也为经济增速放缓所带来的经济社会影响提供了新的实证经验和政策启示。


文章来源 | 《经济学季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