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校友服务 / 校友动态 / 正文

经济学院校友王华庆在《中国银行家调查报告(2009)》发布会上的讲话

  发布日期:2009-09-09  浏览次数:


王华庆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纪委书记、党委委员,1953年出生于上海,1996.01-1997.12复旦大学经济学博士后。

理性评估把握机遇,共谋中国银行业科学发展
——中国银监会纪委书记 王华庆在《中国银行家调查报告(2009)》发布会上的讲话
(2009年9月8日,北京)

  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好!

  很高兴参加今天的《中国银行家调查报告(2009)》发布会。我谨代表中国银监会对本次报告的正式发布表示热烈的祝贺!

  中国银行家调查报告,是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银行业协会组织的对金融危机以及中国银行业发展状况的调查和思考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一个很好的尝试,这是中国银行业和银行家一个很好的沟通、交流和互相学习的渠道。有了普华永道的参与和巴曙松博士领导的项目组的合作,报告也更为专业。我相信,这个报告将有利于推进中国银行业的科学发展。

  借此机会,我简单讲三点意见。

  一、理性评估中国银行业在本次危机中的表现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亚洲金融危机,到此次波及全球的金融危机,中国银行业在短短的十多年中经历了两次危机的洗礼。亚洲金融危机让中国政府下决心对中国银行业进行彻底的改革,经历了不良资产的剥离、国家注资、股份制改造、引进战略投资者、公开上市等过程,中国银行业的整体面貌焕然一新。资本充足率达标资产占比从2003年底的0.6 %上升到2008年末的99.9%;主要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从2003年底的17.9 %下降到2008年末的2.4%,拨备覆盖率从2003年底的19.7 %上升到2008年末的117.9%;资产回报率和资本回报率达到甚至超过了国际先进银行标准。

  尽管如此,我们对中国银行业应冷静分析、理性评估,不能过分乐观,更不能盲目乐观。首先应该看到,中国银行业在本次国际金融危机中没有受到很大冲击,是多种外在和内在因素决定的。

  一是中国经济的长期持续高速增长和优越的政策环境为中国银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正如调查报告提到的,“在经济高速增长、利率未完全市场化以及银行经营体制转变释放的动力等诸多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中国银行业才获得了迅速成长”。

  二是中国政府在亚洲金融危机后对中国银行业实施了一系列果断的、正确的改革,包括不良资产的剥离、资本的注入、战投的引进等。在这个过程中,中国政府投入了大量的资源。

  三是中国的审慎监管的能力和水平得到了明显的提升。特别是本世纪以来,监管当局积极采取逆经济周期的监管措施,推进跨业监管和跨境监管,保持信贷市场和资本市场的适当隔离,坚持金融创新与创新监管并行不悖,创造了逐步成熟的、良好的监管环境。

  四是中国银行业涉足国际金融市场,尤其是复杂的金融衍生品市场和结构化产品市场不深,中国的资本市场的开放和外汇管理体制改革还在稳步推进,这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防火墙的作用,中国的银行还没有犯大错的“机会”,幸运地躲过了危机的直接冲击。

  在我们为中国银行业在此次危机中的良好变现感到欣慰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中国银行业与国际先进银行还存在较大的差距。

  一是产品创新方面还需奋力追赶。国内银行还没有完全树立客户中心的理念,客户细分和产品创新还有很大的空间,产品低端化、同质化一直是我们的软肋。

  二是产品定价能力还有待提高,复杂产品定价权还做不到自我掌控。随着利率市场化、汇率市场化和产品复杂化的发展,以及国内客户逐步增加的跨境复杂产品交易的需求,定价权越来越重要。目前国内银行与国际先进银行在产品开发、定价和交易方面还大大处于劣势。

  三是风险管理还需向国际先进银行看齐。我国商业银行还没有完全建立全面风险管理的能力和框架,在风险管理方法上更多使用的是定性分析,风险管理的数据积累和挖掘还处于起步阶段,风险管理受外界因素干扰较多,独立性还有待加强。

  四是公司治理还需不断完善。虽然国内银行股份制改造后,董事会、监事会、股东大会等各组织架构都已经搭建起来,但仍处于“形似”向“神似”的发展过程中,与改革目标还存在较大的距离。在这次调查报告中,大多数受访的银行家们也认为“所在银行的公司治理现状与心目中的理想状况存在差距”。

  五是IT系统建设还要不断努力。近些年来,我国商业银行IT系统实现了数据大集中、核心系统的开发和流程改造等,成绩是显著的。但系统的规划、开发和建设还不是很完善,各个银行之间发展也不是很平衡,系统集成性、数据共享性和及时性还达不到先进银行标准。正如大多数接受访问的银行家们所表达的,要与国际先进银行比肩,要适应不断成熟变化的市场需求,要使自身特色业务独占鳌头,就必须有应变能力的、安全的、强大的IT技术与系统作支撑。

  二、清醒认识中国银行业面临的风险与挑战

  一是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还在扩散,世界经济尚未走出衰退,国内经济正处于触底企稳的关键时期,经济持续回升的基础还不稳固,仍然存在许多不稳定、不确定、不平衡因素,这些因素必然给中国银行业带来这样或那样的负面影响。

  二是在经济下行周期,国内银行加大信贷投放力度,有力地支持了经济增长,同时必须在信贷扩张与资产质量之间求得平衡。目前,银行信贷长期化、财政化、贷款集中度高、项目资本金不实等问题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只有银行业实现稳健运行,才能为经济发展提供可持续的信贷支持。

  三是银行内控还不完善,操作风险问题也比较突出,近年来部分银行相继发生了一些违规操作和重大的操作风险案件。目前来看,无论是大型银行,还是中小银行,无论是经济发达地区,还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内控是银行风险管理中的一个短板。

  四是盈利能力将会受到挑战。一方面,过去几年以来,银行利差在逐步缩小,目前,我国银行的利差还保持在2%-3%的较高水平,长期来看这个水平也是比较高的,竞争激烈的国际银行利差要远远低于这一水平。另一方面,金融脱媒将是一个长期的趋势,国内信贷渠道占绝对主导地位的形势将会有所改变,直接融资包括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将会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种趋势总体上说会有利于我国金融市场的深化,但对银行业而言竞争和盈利的压力会越来越明显,传统的靠吃利差的经营模式面临调整。

  三、牢牢把握中国银行业发展的重大机遇,共谋银行业科学发展

  在此次危机中,中国银行业保持了健康发展的态势,而国际银行业受到一定的重创,正在进行“大修”,这为中国银行业赢得了一个发展的“时间窗口”,也提供了宝贵的学习机会。

  正如接受访问的银行家们所普遍认为的,由于中国银行业在危机中的良好表现,声誉获得极大提升,增强了客户对国内银行的信心,扩大了潜在的客户基础,提高了市场地位。例如理财业务领域,国内银行高端客户的理财业务得到迅猛的发展。中国银行业良好的声誉也推动了海外业务的发展,包括设立各种类型的分支机构和附属公司,以及银行并购。国内的外资银行法人,加强了投资中国的信心,加速了融入中国市场的速度,进一步提升了中国市场在其国际业务战略中的地位。

  国内金融市场的结构面临着快速的调整和发展。新一轮的企业并购重组拓宽了银行并购贷款、财务顾问等业务的发展空间;直接融资的快速发展虽然可能挤压银行信贷业务,但也带动了银行债券发行承销、财务顾问等投资银行业务的增长空间;市场的波动增强了企业避险套利的需求,促进了银行开展汇率、利率等避险增值产品创新的空间;居民理财意识的提高和财富收入结构的变化,为银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我们要牢牢把握这个机遇,实现中国银行业的科学发展。

  一是必须始终坚持科学的经营理念。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始终保持理性、稳健和审慎的经营理念,这是国内外银行业多年发展实践的总结,也是历次金融危机留下的经验与教训。要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通过树立良好的品牌和风险管理意识,强化“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彻底转变传统经营观念;要建立健全吸引人才、培养人才和充分发挥人才作用的长效机制,切实提高银行经营管理能力和服务质量。只有这样,才能增进社会公众对银行的信赖,增强社会公众对银行体系的信心,有效维护国家金融安全与稳定,更好地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是必须辩证地看待支持经济增长与防范金融风险的关系。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尤其在危机时期,银行信贷必须充分发挥对经济发展的支撑和促进作用,银行和国民经济是“唇亡齿寒”的关系,同时必须贯彻“有保有压”的原则,坚守银行业风险“底线”,防止不审慎的经营行为所造成的系统性风险。银行业金融机构要统筹兼顾盈利与履行社会责任的关系,在实现股东收益最大化的同时,不断改善金融服务中的薄弱环节,加大对“三农”、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加大金融投资者和消费者的宣传教育。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充分认识金融创新与金融发展的关系,牢记创新是一把“双刃剑”,警惕高杠杆、短期化的逐利行为,确保任何金融创新都围绕服务于实体经济,服务于银行长期发展战略,与银行专业能力和风险管控能力相适应。虽然危机起因于创新产品的滥用,但不可否认,金融创新是银行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我们既不能因噎废食失去创新动力、畏惧创新产品,也不能忽视某些领域的市场失灵,放松对市场的审慎监管。在调查报告中,银行家们认为“衍生品等金融创新监管将更为严格”,这表达了对中国衍生品市场未来发展的担心,同时,银行家们也很睿智的表示“应坚持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推进金融创新”,这也是中国银监会对待金融创新的一贯态度。

  三是必须始终坚持深化改革。只有深化改革,才能消除影响银行体系稳定的体制、机制障碍,才能构建银行业稳健运行的制度基础。要着力完善银行公司治理结构,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上推进银行业各项改革,进一步完善和发挥董事会的职能,提高银行战略决策的能力和水平;要充分利用各专业委员会和独立董事的作用,使董事会决策更加科学、有效;要建立专业化的经营管理团队,建立符合现代银行管理制度的高级管理人员选聘机制,建立相应的问责制、业绩评估机制和激励约束机制。

  四是必须始终坚持审慎监管。我们非常高兴地看到接受采访的银行家对国际金融监管的思考。银监会作为银行业风险监管的第一责任人,将更加注重监管政策的反周期调节功能,体现宏观审慎监管和微观审慎监管的统一。始终坚持传统有效的和最基本的监管原则,关注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公司治理、资本充足水平、大额集中度风险管理、资产准确分类、拨备充足率和透明度建设,从源头上夯实风险监管的基础。

  再次祝贺《中国银行家调查报告》的发布,银监会将一如既往地支持对中国银行业的各种形式的调查研究,支持银行家们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提出合理有益的政策建议,共谋中国银行业的科学发展! 谢谢大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