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首页 / 科学研究 / 学术交流 / “转型与发展”系列讲座 / 正文

“转型与发展系列论坛”第96期:The Unanticipated Consequences of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Evidence from China's "Two Control Zones" Policy

  发布日期:2019-10-08  浏览次数:

2019年9月24日,复旦大学经济学院经济系成功举行了第96期“转型与发展系列讲座”。本次讲座邀请了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讲师潘春阳博士做了题为“The Unanticipated Consequences of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Evidence from China's "Two Control Zones" Policy”的报告。报告由经济系王弟海教授主持,经济学院经济系的张晖明教授、高帆教授、冯剑亮老师、高虹老师、樊潇彦老师、周宇老师、李怀露老师、陈登科老师等多位老师,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研究中心的陈钊教授,上海交通大学的陆铭教授,上海大学的曹晖教授,以及众多同学们参加了此次报告。

潘春阳老师首先向大家介绍了本篇文章的背景。二氧化硫污染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均造成了社会福利损失。二氧化硫污染依然是当今中国的一个严重问题。直到10年前,中国依然是SO2最大的排放国,2018年中国仍然是世界上第三大排放国。环境法规对空气污染的有效性存在争议,特别是对发展中国家而言。本文主要研究了中国两控区政策的有效性。近年来,学者们已经认识到国两控区政策的重要性,并考察了其对健康和经济活动的影响。然而,目前的研究忽略了评估政策的直接目标:减少SO2的排放。这也是这篇文章所要解决的内容。本文通过对两控区政策的初衷和最终结果的比较来评价两控区政策,从而丰富了我们对发展中国家环境规制有效性的认识。

接下来,潘春阳老师为大家详细梳理了中国两控区政策的颁布、实施和发展。1998年,中央政府将27个省的175个城市定为“两控区”。两控区政策旨在减少火力发电产生的二氧化硫排放。在两控区这一外生政策的基础上,文章构建了双重差分模型来验证这一政策的有效性。所使用的数据主要是中国工业年度调查和中国环境调查数据。

随即,潘老师向大家介绍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和结论。潘老师指出,虽然尽管两控区政策没有完全实现其年度的目标,但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取得了成功。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两控区城市的SO2排放量明显低于其他城市。但是仍然有三个意料不到的结果。第一、两控区政策减少了制造业的SO2排放,而不是火力发电部门。第二、制造业SO2排放量减少的原因是通过减少产量,而不是安装废气处理设备或使用更多洁净能源。第三、两控区政策还减少了制造业的其他污染物,包括典型的水污染物COD。潘老师认为出现该结果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在中国政治经济体制下,地方政府对经济增长有着极大的热情。另一方面,在两控区政策实施期间,区域经济增长严重依赖火力发电。最后可能的原因是,两控区政策缺乏对未达到减排目标的地方官员进行处罚的问责机制。

最后,潘春阳老师总结了今天的报告内容,并为接下来的研究进行了展望。与会老师和同学一致认为潘老师的研究是一个非常严谨而有意思的研究,并围绕报告内容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本次报告在老师和同学们的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