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首页 / 科学研究 / 学术交流 / 开放经济与世界经济系列讲座 / 正文

开放经济与世界经济学术报告第34期:You Export Matters: Choice of Export Modes and the Evolution of Productivity

  发布日期:2016-05-30  浏览次数:

2016年5月10日下午1:30-3:00,在经济学院泛海楼714会议室,由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和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系主办的“开放经济与世界经济学术报告”第34期顺利举行。复旦大学经济学院优秀校友、清华大学经管学院马弘副教授应邀为大家作了题为”How You Export Matters: Choice of Export Modes and the Evolution of Productivity”的学术报告。华民教授主持了报告会。

这篇文章主要研究的问题是企业的出口行为是否存在学习效应?学习效应对企业生产力的提升作用是否受出口模式的影响?马老师指出,自中国加入WTO以后,经济高速增长;但事实上80年代以后的贸易政策已经使得我国在对外贸易中形成了事实上的“最惠国待遇”。因此,可以考虑,放开企业的自营出口权是否提高了企业的出口学习效应。

这篇文章解决了三个问题:首先是企业对直接出口和间接出口的选择问题。自营出口权放开前后,外贸公司占出口份额的比例很高,而企业选择出口的模式是一个动态博弈的结果,即让自己的未来利润最大化;第二是企业的出口模式是否会影响到学习的效率,结果表明直接出口商有更多的机会提高生产力;第三是评价中国加入WTO以前限制直接出口的政策的成本,结果表明限制出口还是存在很大的负面影响。

本文的数据来自1998~2007年的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从数据的描述性统计来看,有三点发现。首先,从时间维度上看,不出口和间接出口的企业逐渐减少,直接出口的企业逐渐增加。其次,从企业规模上看,选择不出口的企业规模小于选择间接出口的企业规模,再小于选择直接出口的企业规模。最后,从企业的转变路径上看,三种不同出口模式的企业都较大可能维持原有状态,但t-1期选择不出口企业在t期成为间接出口的可能性高于在t期成为直接出口的企业,在t-1期选择间接出口企业在t期更可能变成直接出口;而在t-1期选择直接出口的企业在t期几乎不会选择退出。

本文结合Das et al. (2011)、Aw(2011)、Ahn et al.(2011)设立了一个动态博弈的模型。模型假定企业层面的冲击包括生产力、需求、沉没成本(进入出口市场)以及固定成本(维持出口状态)。这些都是随机分布的。同时,企业选择不同的出口行为会影响企业的长期利润。企业可以观察到政府对于自营出口权政策的变化,并且知道自己的需求、生产力和先前的出口模式;接下来企业设定国内外的最优价格;随后企业可以分析间接和直接出口的成本;最后企业选择出口模式,即直接出口、间接出口、或不出口来最大化未来预期利润。

代入数据估计弹性和成本以后,回归结果表明:出口模式会影响学习效应的有效性,选择直接出口的企业生产力提高2.3%,而选择间接出口的企业生产力只会提高0.5%。需求冲击对直接出口的企业造成的影响为0.8%,而对间接出口的企业没有影响。选择间接出口可以节约企业的固定成本。而考虑到沉没成本的问题,企业往往会选择先从间接出口开始做。

在此基础上,马老师评估了企业自营出口权的政策成本。如果放开直接出口权,那么过去15年出口会增长36%;而如果限制直接出口,则导致出口规模和出口参与分别要低30%和37%。

老师的报告主要有四个结论:第一,企业在出口行为中存在学习效应,且直接出口的企业学习效应更大;第二,参与出口的企业,选择间接出口比选择直接出口的成本更低;第三,间接出口起到“梯子”的作用,使得一些原本不能出口的企业可以选择出口;第四,限制直接出口的政策的负面影响很大。

在场的老师对马老师的报告以及后续的研究给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华民老师指出,本文的贡献在于指出发展中国家仍然要重视出口的学习效应,这是实现生产力发展的重要途径,在当前中国,促进出口、推进贸易自由化仍应是政府工作重中之重。

尹翔硕教授、唐朱昌教授、陈建安教授、干杏娣教授、丁纯教授、田素华教授、范剑勇教授、程大中教授、沈国兵教授、罗长远教授、胡荣花副教授、何喜有副教授、刘军梅副教授、唐东波副教授、汪思海副教授、谢一青博士等参加了报告会,并与马弘老师作了深入的互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