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8日星期二下午,由复旦大学公共经济学系和复旦大学公共经济研究中心主办的“复旦公共经济与政策论坛”第65期在复旦大学经济学院808会议室如期举行。浙江大学经济学院财政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方红生应邀做了“中国财政收入集权过高吗?”的讲座。此次论坛由复旦大学公共经济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杜莉教授主持。
方教授首先介绍了本次讲座的内容安排,然后以分税制为切入点并指出,分税制自2002年起不断遭到质疑,批评者认为分税制掏空了地方财政,而朱镕基测算表明中国财政收入集权程度很低。方教授分析了朱镕基测算的优点和局限,同时指出传统算法在测算集权程度时存在的高估问题,从而探讨了衡量中国财政收入集权程度的新方法。
方教授介绍了关注再分配过程的代表性文献,并指出这些文献在衡量方法、测算时间范围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方教授讲到,需要提出不同维度的财政收入集权概念,以及克服现有文献存在的局限,才能客观地反映中国财政收入集权程度。另外方教授还介绍了研究全口径财政收入集权以及将财政收入集权进行国际比较的文献,也指出了这些文献的局限并说明如何进行改进。
方教授把预算内财政收入集权划分为三个维度,详细介绍了不同维度财政收入集权的概念以及计算方法,并说明这些维度是如何反映财政收入集权的以及它们的优缺点,还强调现有文献没有将其中的净预算内财政收入集权维度考虑在内,不能真实客观地反映中国的财政收入集权状况。接着方教授展示预算内财政收入集权的测算结果,比较了不同维度财政收入集权的测算结果随时间变化的趋势,认为传统算法大大高估了中国财政收入集权的程度,净预算内收入集权的变化趋势表明分税制改革降低了中国财政收入集权,并且测算结果支持了朱镕基的论点。
接下来方教授还介绍了全口径财政收入集权的测算,与预算内财政收入集权维度划分相似,将全口径财政收入集权划分为三个维度,并详细介绍了全口径财政收入的计算细节。方教授细致分析了测算结果,指出不同维度的全口径财政收入集权程度均低于对应维度的预算内财政收入集权,但它们的走势基本相同。方教授还将全口径财政收支集权程度进行国际比较,发现在进行比较的国家中,中国是全口径收入集权程度最低的国家。除此之外,方教授还介绍了预算内与全口径中共中央收支集权的非对称性,并将全口径中共中央收支集权的非对称性进行国际比较。
最后,方教授对财政收入集权的测算结果进行总结,指出中国财政收入集权所存在的五大典型事实,从而对中国财政收入集权过高说提出严重质疑。然而要证伪中国财政收入集权过高说,则要考察中共中央收支集权的非对称性程度。最终,他们的研究不仅证伪了中国财政收入集权过高说,而且还发现了中国财政收入集权,特别是中国全口径财政收入集权存在过低的倾向。再结合国际比较和国务院适度增加中央事权的指导意见,方教授提出中央要提高其财政收入集权的程度,并给出了若干政策建议。
方教授严谨的论证、多维的比较、认真的讲解,让诸位老师和同学受益良多。另外,方教授对老师和同学们的提问一一作了耐心的解答。
论坛末尾,主持人杜莉教授对讲座进行总结,并对方红生教授来我校演讲再次表示感谢。整个讲座过程中,老师和同学们被讲座内容深深吸引,积极互动讨论并交换意见。虽然此次论坛超过了计划的时间,但老师和同学们都意犹未尽。在主持人杜教授致闭幕词之后,本次论坛圆满落下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