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2日下午,复旦大学经济学院510会议室迎来了一场思想碰撞的学术盛宴——复旦大学资产评估研究中心第121期seminar、复旦经济论坛-交叉学科系列学术交流活动“数据/人工智能治理”。本次活动由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研究院副院长徐明东主持,特邀剑桥大学数据政策中心主任Zeynep Engin博士、英国生成式人工智能中心(The AI Hub in Generative Models)研究员Canhui Liu博士、香港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系助理教授Han Yang博士作为主讲嘉宾。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杨青教授、樊海潮教授、许志伟教授及多位师生共同参与研讨,围绕数据治理、人工智能创新与跨学科合作展开深入交流。

活动伊始,徐明东副教授对与会嘉宾表示热烈欢迎。他在致辞中指出,在当前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背景下,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正深刻改变着经济学、金融学等众多学科的研究范式,也为跨学科合作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今天的圆桌论坛旨在搭建一个开放、自由的交流平台,推动学界与业界在数据与AI治理领域的深度对话,共同探索数字时代的新治理范式。”
主题一:数据驱动的政策决策与全球治理创新

Zeynep Engin博士首先介绍了她于2014年与剑桥大学Jon Crowcroft教授共同创立的非营利组织“Data for Policy”。Data for Policy是一个致力于推动数据、人工智能及相关技术在政府、治理与政策领域深度对话的全球领军社群。该社群起源于剑桥大学科学与政策中心组织的一系列跨学界、政策界与产业界的深度对话,经过十年发展,Data for Policy已建立起一个遍布全球、拥有逾5000名专家的专业网络,持续推动着这一跨学科、跨领域的深度对话。2019年,与剑桥大学出版社合作推出的开放获取期刊《Data & Policy》,开创了学术出版的新模式。2022年推出的集成同行评审机制,更实现了会议对话与期刊发表的有机衔接,构建了完整的知识生产与传播生态。
Engin博士详细阐述了其团队以实现"数据赋能政策"为核心理念,致力于通过前沿技术方法提升关键决策质量,构建更加知情、公平、可持续的未来。其独特的三轴对话框架系统性地涵盖了数据驱动的治理转型、技术与分析、政策素养、伦理与信任、算法治理以及全球挑战等关键维度。她特别通过三轴对话框架图说明了组织的核心理念:在全球视野与地方实践、尖端计算与政策需求、开放创新与传统模式之间寻求最佳平衡。

在提问环节,许志伟教授就“如何利用大数据评估政策效果”与Engin博士展开深入探讨。Engin指出,数据政策的核心在于“从数据到决策”的全流程优化,需要结合机器学习、贝叶斯推断等先进方法,同时充分考虑地方情境与数据主权问题。“中国的数据治理实践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学习案例,特别是在地方政府数据资产化方面的探索值得深入研究。我们通过普惠计划积极推动包括非洲地区在内的全球南方国家参与对话,就是希望让数据治理讨论能够纳入更广泛的地域视角。”
主题二:生成式AI的研究生态与跨学科协作

Canhui Liu博士向与会者系统介绍了由英国工程与物理科学研究委员会(EPSRC)资助的生成模型数据中心“Gen AI”。作为英国九大人工智能科研枢纽之一,该中心汇聚了剑桥、牛津、UCL等8所顶尖高校的28位领军学者、16位博士后研究人员以及40余家产业合作伙伴,构建了强大的产学研协同创新网络,致力于开发革命性AI技术,探索从医疗保健到高能效电子等广泛领域的应用前景。
Liu博士重点介绍了中心在多模态模型、负责任AI、自动化、生物医学、创意AI等前沿方向的研究布局。作为“负责任AI”研究组的负责人,他特别强调了将伦理、哲学、经济学等社会科学视角融入AI系统设计的重要性。“人工智能不仅是技术革命,更是社会变革的催化剂。我们需要将社会科学带回技术讨论的中心位置,确保AI发展符合人类价值观。”
在讨论环节,杨青教授就“大规模跨学科研究项目如何高效组织”提问。Liu博士以百人级合作为例,强调需要建立清晰的研究框架、灵活的分工机制与有效的共识构建流程。该中心将平等、多元与包容(EDI)置于工作核心,制定了系统的行动计划。“在新兴领域,支持性合作比追求单一正确答案更为重要。我们正在探索一种融合技术专家、社会科学家和产业实践者的新型研究范式。”
主题三:AI赋能环境健康与个性化公共服务

Han Yang博士通过一段精心制作的演示视频,生动展示了其团队研发的“Deep-AIR”与“UMeAir”系统。Deep-AIR基于创新的CNN-LSTM混合架构,融合1×1卷积层技术,能够有效捕捉污染数据的复杂时空模式,将香港18个实体空气质量监测站扩展为26.4万个虚拟站点,实现街区级污染估计与预报。
Yang博士进一步介绍了建立在Deep-AIR基础上的UMeAir个性化服务平台。该系统不仅提供实时、精细化的空气质量信息,还整合了路线建议、健康评估和哮喘管理等功能,形成完整的环境健康服务生态。“我们的使命是通过AI与大数据创新,为公众健康和生活质量带来渐进式和颠覆性的改善。”在深入讨论中,与会专家就“AI如何影响个体行为决策”展开探讨。Yang博士分享了一项基于位置服务的干预研究:“通过提供个性化的污染暴露信息和最优路径建议,我们观察到用户出行行为发生了显著改变。这为研究信息干预对公众健康的影响提供了宝贵数据。”
在自由讨论环节,与会师生还就AI在医疗健康、金融创新、地方政府治理等领域的应用展开热烈交流。杨青教授分享了其团队在资产管理领域应用机器学习的最新进展;许志伟教授就国际经济视角下的数据流动规则发表见解;多位博士生也从各自研究出发,参与了关于算法透明度、数据隐私保护等议题的讨论。
徐明东副教授在总结中指出,本次论坛充分展现了跨学科对话的丰富性与建设性。“数据与AI治理不仅是技术议题,更是涉及经济、伦理、政策与社会的系统工程。今天的讨论为我们未来在数据政策、AI治理与数字国家能力建设等方面的国际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作为“复旦经济论坛交叉学科系列讲座”的第4期活动,本次研讨会延续了该系列促进学科融合、启迪创新思维的宗旨,为参与者提供了一次深入了解数据与AI治理前沿动态的机会。随着数字时代的深入发展,此类跨学科对话将继续为构建更加智能、包容、可持续的未来社会贡献学术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