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首页 / 科学研究 / 学术交流 / 学术会议 / 正文

前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弗朗索瓦·布吉尼翁教授来复旦做精彩演讲

  发布日期:2011-03-24  浏览次数:

2011年3月22日下午,著名法国经济学家、前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巴黎经济学院院长弗朗索瓦·布吉尼翁教授在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大金报告厅为复旦师生带来了一场主题为“全球收入分配新趋势”的精彩演讲。该讲座作为“上海论坛2011”专题学术活动由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和上海论坛组委会联合主办。经济学院院长袁志刚教授主持了整场讲座。

收入分配近年来已成为中国与世界所共同关心的话题。一些数据表明,中国的收入基尼系数正达到一个相当的高度,财富集中程度也前所未有,收入分配不公问题已经成为了社会进步与发展进程中不可忽视的一个现象。对世界而言,随着全球化的进程,世界范围内的收入分配不公也成为一个重要的议题,引起了越来越多专家学者对全球化中的收入分配进行学术、思想层面上的全面反思。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布吉尼翁教授在演讲伊始就与大家探讨了为何全球性的不平等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富人更富、穷人更穷”的马太效应在全球化背景下,已经成为许多国家收入分配领域中不可回避的问题,也因此在不发达国家中引发了对全球化的抵制。然而事实是否如此?布吉尼翁教授表示对全球性不平等研究将有助于解决这一问题。

在进一步分析全球性不平等之前,布吉尼翁教授首先对不平等的含义与度量、历史与趋势进行了介绍。他说在判断全球收入分配是否平等时,有一个很重要但又可能引起分歧的问题就是,如何使用一个相同的口径来度量不平等。对不平等的计量可以在国家上进行,也可以在人口分布上进行,其度量则包括基尼系数、80/20比例。对福利的计算较为困难,主要方法是对收入、财富进行计算。从布吉尼翁教授给出的1820至1992年全球基尼系数表中能发现,全球的不平等在过去的两个多世纪中呈现一个逐渐上升的势头并在1990年出现峰值,但同时它也是一个拐点。此后的十多年中,这个趋势似乎有下降的趋势。布吉尼翁教授对这个趋势的简单总结是全球性的不平等在长时间的上升之后于1980年左右稳定了下来;而简单以国度计算的不平等则还有明显的恶化。

由于全球收入不平等包括了国家间和国家内部的不平等,虽然近二十年来国家内的收入不平等趋势有所下降,但国家间收入不平等程度则越发明显,导致历史上以及近来的全球性收入不平等依旧呈上升趋势。同时布吉尼翁教授提出,国家内的不平等很可能在一定程度上被低估了,如一些最富裕的人们往往不会被住户调查所覆盖,从而降低了统计上的财富集中程度。在统计数字之外,人们对不平等变化的“感知”也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话题。人们始终感觉到不平等在上升,这是因为纯粹的“感知”错误,还是因为人们在“感知”时使用了另外一种计量方法?布吉尼翁教授对此展示了一份向美国、荷兰、中国、巴西民众所做的问卷,调查数据显示,仅有27%的中国受调查者认为社会较公平,而美国的比例则超过了50%。对于“不公平程度的趋势”问题,认为呈下降趋势的人数与美国几乎相同,超过荷兰和巴西。

最后,布吉尼翁教授对全球性的收入不平等给出了一系列政策建议。如通过官方援助、贸易保护或贸易限制、移民政策、技术转移等手段调节国际的收入分配,通过转移支付等手段降低国家内部收入不平等趋势。他在总结中提到,是全球化使得全球收入不平等现象出现了逆转,但它也可能使得国家内部的不平等程度加剧。在未来的全球化进程中,要注重更普遍的赶超政策。如何在再分配时保证经济效率,是全球化背景下世界将面临的又一挑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