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众:在可预见的未来,欧盟、申根区和欧元区会不会走向衰亡乃至解体?近年来难民潮涌入欧洲,而欧洲出生率日渐下降,未来欧洲会不会被穆斯林占据?
丁纯:对欧洲一体化的前景,总体上讲我是比较乐观的,但是也有非常大的忧虑。目前欧洲确实面临一系列危机和挑战,比如刚才讲到的欧债危机、乌克兰危机、难民危机、恐怖袭击、“疑欧”、“脱欧”的倾向蔓延等,这些问题和挑战的聚集,正使欧盟面临着自1957年欧洲一
体化正式启动以来最大的挑战,经历着最艰难的时刻。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欧洲最初搞一体化的目标是为了维持和平,避免战争;为了更进一步发展经济、提高民众生活水准;为了对外用一个声音说话等。设立了欧洲一体化的三个支柱和目标:经济、共同外交和防务、司法和内务的一体化。从这六、七十年一体化进程来看,欧洲一体化已经取得前无古人的成就:经济上建立了关税同盟,实行了共同的农业政策,统一了内部大市场,建设了经济货币联盟并发行了单一货币欧元,商品、人员、资本和劳务四大要素自由流动空前提高。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用一个声音说话……凡此种种,使欧盟成员国的国民享受了一体化带来的极大红利。当然,也在个中将部分相关主权让渡给了欧盟。
但随着全球化、老龄化、欧债危机的冲击、成员国的扩大、难民等外部事件的冲击,较之以前,不少欧盟成员国民众,更多地从自身短期本位视角出发,衡量一体化对己的利弊得失,成本、收益,从而对进一步深化目标产生了游移。但一体化之路,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欧洲人应该明白,如果“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则最后的结果不是共赢而是双输;在一体化成本、收益的天平上,坚持一体化的收益远远大于去一体化的收益。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欧洲,特别是欧洲的政治精英有所担当,不为一国短期利弊得失所惑,能够认准方向,发挥明确的领导作用,制定出既切实可行又顾及各国利益的计划,发扬欧盟的传统,在不断妥协中推进一体化进程。对此我还是谨慎乐观的,在可预见的未来,欧盟不会解体。
听众:近年来难民潮涌入欧洲,而欧洲出生率日渐下降,未来欧洲会不会被穆斯林占据?
在欧洲,近些年来,总生育率普遍偏低,欧盟28国总生育率仅为1.58,远低于维持人口规模所需的2.1。而欧洲穆斯林妇女的生育率是非穆斯林妇女的3倍。加上欧债危机导致的劳动力市场的凋敝、大批来自北非、中东的穆斯林难民的涌入,以及恐怖分子出现等,引起了某些欧洲人的担忧和恐惧,担心欧洲最后变成了“穆斯林的的欧洲”,出现了公开抵制穆斯林的运动。
我觉得,尽管确实存在出生率的差异,但没有这么严重。我认为,欧洲国家应该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考虑如何促进不同宗教信仰和不同族群间民众的相互尊重、彼此理解、宽容共处;同时制定和执行切实有效的移民融合政策,促进移民融入主流社会,避免被边缘化,建立平等、和谐社会。

2014年“伊斯兰国”在叙利亚拉卡十举行“阅兵”
听众:发生在巴黎和布鲁塞尔的接二连三的恐怖袭击是否改变了欧洲人的生活?最近伊斯兰国又发出了新的威胁,欧盟国家还会发生恐袭么?
丁纯:无论是《查理周刊》枪击案、巴黎还是布鲁塞尔恐袭之后,欧洲民众在表示极大愤慨的同时,无一列外地均表达了鲜明的态度:“不会因此而改变以往的生活,否则就正中恐怖分子下怀,让其邪恶目的得逞”。但必须看到,随着一次次重大恐袭的发生,民众的居家生活和出行等生活方式确实已逐步发生了变化,防范加强的同时,人们的生活便利程度下降了,安全成本提高了。
尤其在巴黎和布鲁塞尔恐袭发生后,面对伊斯兰国的恐怖挑战,欧盟各国加强了相互间的反恐合作与协调。今年1月,成立了欧洲反恐中心,加强情报共享与合作;3月,完成了对欧盟申根国家边境控制系统的升级,以配合对旅行人员证件的信息扫描;4月,欧洲议会通过了欧盟共享航空乘客信息指导性法令,便于追踪、锁定恐怖嫌犯。当然,恐袭防不胜防,只有标本兼治,从源头上彻底铲除恐怖主义滋生的土壤;只有互相协同,常备不懈,才能降低恐袭再次发生的可能。对欧洲来说,反恐之路,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