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首页 / 科学研究 / 思想库 / 专家观点 / 正文

视点丨 杨青等:数字政府建设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基于信息惠民试点政策的准自然实验

  发布日期:2025-08-28  浏览次数:

杨青、吉赟,

数字政府建设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基于信息惠民试点政策的准自然实验,

金融研究,2025年第6期


作者及单位:杨青(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吉赟:华东政法大学商学院,讲师


内容简介:

在数字经济浪潮中,数据作为一种新兴且至关重要的生产要素,正深刻重塑社会的交易成本结构与资源配置效率,推动社会生产力跃升至新的高度。中国政府敏锐洞察时代趋势,紧跟时代步伐,积极投身于数字政府建设,旨在通过全面的数字化转型,重塑政府服务模式,实现服务效率与质量的双重飞跃。

2023年中共中央发布的《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明确提出要“发展高效协同的数字政务。促进信息系统网络互联互通、数据按需共享、业务高效协同”。 这一规划不仅为数字政府建设指明了方向,更将数字政府视为数字中国宏伟蓝图中的关键一环,承载着推动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历史重任,同时也发挥着引领和带动其他领域数字化转型的先锋作用。然而,关于数字政府如何具体影响企业全要素生产率(TFP)的机制及其影响程度,仍是一个亟待深入探索的课题。

鉴于此,本文的研究主要聚焦于以下内容:(一)以信息惠民试点政策作为抓手,探究数字政府建设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二)揭示政策提高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主要作用路径;(三)考察政策效应在不同特征的企业和城市中的异质性表现。

针对第一个问题,本文选取2011-2021年中国A股上市企业作为研究样本,将信息惠民试点政策作为准自然实验,构建双重差分模型,通过回归分析探究数字政府建设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

针对第二个问题,本文从缓解企业融资约束、降低非生产性成本以及减弱对未来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感知水平三条路径分别考察数字政府建设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效果。

图1 信息惠民试点政策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路径图


针对最后一个问题,本文运用三重差分法,从银企关联、城市数字化程度以及政商互动模式等企业和地区层面的特征考察了信息惠民试点政策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影响中所展现的差异化效应。


边际贡献与未来拓展:

相较于现有文献,本文的边际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第一,本文丰富了数字政府经济后果的研究,聚焦于信息惠民试点政策,剖析了其中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的核心特征,为探索数字政府建设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提供了一个独特的切入点。

第二,本文拓宽了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影响因素的研究。现有研究大多聚焦于制度环境、产业政策及企业特征等传统视角,本文将研究视角延伸至数字政府领域,探讨了数字政府建设如何服务于经济高质量发展,并进而影响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