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 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
  • 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信息网
  • 上海市哲学社会规划办
  • 复旦大学文科科研处
首页 / 科学研究 / 思想库 / 著作推荐 / 正文

沈国兵:行业生产网络下创新保护与中国企业外贸竞争力提升研究

来源:   发布日期:2025-10-09  浏览次数:

一、目录(独著)

第一部分

第一章 引 言

第二章 文献综述

第二部分 行业生产网络、知识产权保护与中国行业企业出口竞争力

第三章 国际生产网络下中国行业增加值出口竞争力的变化

第四章 行业价值链治理模式与中国行业增加值外贸竞争力提升

第五章 行业知识产权保护对中国制造业贸易增加值出口竞争力的影响

第三部分 行业生产网络、知识产权保护与中国企业创新

第六章 创新模式与知识产权保护对医药企业研发创新的影响:国际比较

第七章 行业生产网络下进口中间品对中国企业创新的影响

第八章 知识产权保护、进口中间品对中国企业创新的影响

第四部分 行业生产网络、创新保护与中国企业出口竞争力提升

第九章 行业生产网络中知识产权保护与中国企业出口技术含量提升

第十章 企业参与垂直分工、创新与中国企业出口产品质量提升

第十一章 企业互联网化、创新与中国企业出口提升

第十二章 企业互联网化、创新保护与中国企业出口产品质量提升

第五部分 调查问卷分析

第十三章 行业生产网络下创新保护与中国企业外贸竞争力提升:调查问卷分析

附录:调查问卷

——行业生产网络下创新保护与中国企业外贸竞争力提升研究:调查问卷

参考文献


二、著作简介

美欧金融危机爆发后,世界主要市场增长乏力,诱发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国际经贸摩擦频发。中国已从依赖出口导向型发展转向出口进口并重、进出口协同发展,而2011-2020年中国经济增长出现了持续下滑。由此,引发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忧虑,要求中国的外贸必须实现转型发展、创新驱动,形成新的对外贸易竞争力。2021年3月,“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实行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完善产业链供应链保障机制,推动产业竞争力提升”。但是,如何实现从中国制造转向中国创造来提高企业产品贸易技术含量?如何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来提升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呢?本著作分为导论、三大主体部分及调查问卷分析总共十三章进行研究展开:

第一,回答了行业生产网络、知识产权保护对中国行业企业出口竞争力的影响问题。一是揭示出国际生产网络下中国大多数行业增加值出口竞争力都呈明显上升,其主要源自出口行业内效应,而非出口行业间效应。二是揭示出模块型行业价值链治理模式对提升我国行业增加值外贸竞争力的影响最大,而阶层型影响最小,关系型和领导型的影响介于两者之间。三是构建出行业知识产权保护强度,揭示出中国部分行业知识产权保护与其增加值出口竞争力存在着显著的倒U型关系。

第二,厘清了行业生产网络、知识产权保护对中国企业创新的影响。一是揭示出英美创新模式下医药行业知识产权保护对医药企业研发创新的促进效应要依次大于欧洲大陆和中国创新模式的情形。并且,引入企业研发人员强度与医药行业知识产权保护交互项的促进作用也是如此。二是揭示出进口中间品引致行业间后向联系增强促进了中国企业创新,而带来行业内水平渗透率上升和行业间前向联系的增强抑制了企业创新。三是揭示出更高的知识产权保护协调进口中间品获得的知识溢出,使得进口中间品企业比非进口的有着更好的创新表现。

第三,揭示出行业生产网络、知识产权保护及通过创新对中国企业出口竞争力提升的影响。一是改进企业出口技术含量测度,揭示出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通过上游渠道对企业出口技术含量有提升作用,而通过水平和下游渠道产生不利影响。二是揭示出中国企业参与垂直分工对其出口产品质量产生直接促进作用,并通过创新显著地促进其出口产品质量提升。三是揭示出企业互联网化不仅对企业创新产生显著促进作用、对企业出口产生显著的直接促进效应,而且通过企业创新间接地促进了中国企业进行出口。四是揭示出企业互联网化活动强化了创新保护对中国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促进作用。

第四,调查问卷分析表明互联网已成为企业提升对外贸易规模和创新水平的重要途径;行业生产网络下需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提高中国企业产品质量和技术含量,以提升企业外贸竞争力。当前,一是确保企业能够切实维护自身知识产权不受侵犯;二是企业需要积极利用互联网渠道并改善企业组织结构;三是需要为企业创新、竞争力提升提供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

本著作是在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17JJD790002)的最终研究成果基础上扩展而成。相关研究成果分别发表于《世界经济》2019年第9期、2020年第11期,以及《经济研究》2020年第1期,后者入选“2020年世界经济学最佳论文TOP10榜单”,并获第二十一届“安子介国际贸易研究奖”优秀论文奖。本著作聚焦研究主题,进行系统阐述,有助于加深人们对行业生产网络、创新保护与中国企业外贸竞争力提升问题的理解,具有较强的现实政策含义和学术影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