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校友服务 / 校友会快讯 / 正文

经济系8115毕业30周年校友返校活动 | 欢迎回家

  发布日期:2015-05-27  浏览次数:

2015年5月23日,经济学院迎来了已毕业30周年的学子,经济系8115的校友。时隔三十年,他们又重新会聚一堂,忆往昔峥嵘岁月,看今朝旖旎风光。复旦之于他们,已不仅是传授知识的母校,更是一种归属与心底最美好的回忆。


八五年夏天一别,三十载匆匆逝去,沐阳光沥风雨8115校友们分手于人生的春华绚丽,转眼已进入生命的金色秋季……相聚相识相知皆是缘,三十年改变的是身形容貌但改变不了的是同学间的惦念。他们说:“四载寒暑,我们有了一份无尊卑,无荣辱,无顾忌,不敷衍,不排斥,不丢弃的友情。是君子之交,我们清净如水志同道合,是兄弟姐妹,我们嬉笑怒骂亲密无间。从进校第一年的中秋国庆班会,到毕业依依不舍的挥泪告别,8115为我们储存了太多的青春记忆。时光荏苒,流转的是光阴,留下的是牵挂。8115期待我们的回归,回归挥洒青春的校园,回归梦开始的地方……“


于是从去年开始,8115校友们久存于心底的返校愿望渐渐形成共鸣,一拍即合便迅速付诸实施。于是他们开始筹建组委,建群联谊,寻找失联同学,探讨聚会方式,设立基金。如今,阔别三十年的8115重逢,他们踏着one way ticket的节奏,听儿童团长献声《熊猫咪咪》,听吉他王子放歌校园民谣,回味1号楼16号楼门窗里飘出的《梨花又开放》,把第一食堂2毛1分的大排和3106的板书重新装进行囊。


早上8:30,8115的校友们齐聚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首先参观了经济学院泛海楼,回忆了经济学院的成长。之后校友们来到复旦大学校门前,进行了合影留念。这是一张特殊的集体照,记录了三十年的岁月变迁,但他们的心依旧年轻,这个班级依旧团结。校友们或是找寻老同学几十年间的变化,或是互相拍照留念,希望将这一刻永远定格。


3106,是校友们以前上课的教室,今天他们又坐进了熟悉的教室,当了一回学生,仿佛重回大学时代,重回那段青葱岁月。焕然一新的三教与往日的三教已截然不同,校友们感叹着教室的变化,互相讲述着学生时代的趣事。



3106教室的黑板上写着:"欢迎回家"四个字,给这间教室添了几分温馨与感动。这里就是他们度过了最美好时光的地方,这里就是他们的家。接着,张军院长致辞,回忆了过去,也展望了经济学院的灿烂未来。



随后校友们又来到了复旦大学校史馆,这里以前是经济学院的所在之处。在志愿者的带领下,校友们参观了校史馆,并在相辉堂前的草坪上合影留念。



三十年过去,大学时代的友谊依旧使她们情深意重,密不可分。手牵手走过校园,走过春夏秋冬,也走过了时间的历练。即使人到中年,却怀着一颗青春的心,也许这就是年轻的秘密。



在志愿者的引导下,校友们参观了旧时的宿舍。一路上,大家谈起校园的变化,“以前这里是小卖部”“那里是游泳池”,每一个角落都是值得回忆的地方。在参观结束后,校友们前往旦苑二楼就餐。



午餐后下午一点,校友们于复旦皇冠假日酒店池畔吧宴会厅举行了交流会。首先由张军院长致欢迎词,感谢老师们和同学们回到母校以及对母校工作的支持,随后校友向母校献礼,捐赠樱花林,在复旦大学经济学院绿庭花园改造的时候栽种在花园中。




接着老师们依次发言。张薰华老师95岁高龄出席了同学会,并为同学们讲解了《资本论》与知识分子等问题。伍柏麟老师也分享了家庭生活健康等心得给同学们。洪远朋老师巧妙地化用他的名字“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来欢迎同学;尹伯成老师用他的养生之道为大家上了生动的一课,并用一副对联概括了人生:“做人做事做学问关键是做人,多看多听多思考关键在思考”;宋运肇老师提出了自己的准则:“低调做人,低碳生活。”另外,当年的老师朱民和罗首初也通过视频表达了对同学的祝福。



最后,校友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了自由讨论。就此,8115毕业三十周年返校圆满地落下了帷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