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诗一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党委书记、教授
吴建峰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
1990年党中央和国务院作出了开发开放浦东的决策,开启了中国新一轮的改革开放进程。借助浦东改革开放这一契机,上海提出了建设“一个龙头、三个中心”的战略部署,后来又增加了航运中心和全球科创中心建设,通过“东西一体、联动发展”,推动上海不断创造奇迹。过去30年的发展证明,浦东开发开放在重塑中国经济地理和区域发展新格局上具有极其深远的战略价值。
浦东开发开放引领中国区域发展新格局
首先,浦东开发开放政策再造了上海的世界城市地位。1984年上海成为全国沿海对外开放的14个城市之一,并设立了闵行、虹桥和漕河泾三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但与上海的经济发展潜力相比,三个开发区的规模远远不够。1990年浦东开发开放后,上海经济进入快速发展轨道,逐步进入全球城市行列。2019年上海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82万亿元人民币,占中国的4%,位列全球城市前10位。上海是外商对中国投资的高地。从2016年起上海实际利用外资占中国利用外资总额超过15%。上海还是中国对外产品出口与原材料和中间投入品进口的重要节点城市。2018年上海市对外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达5139.5亿美元,占中国的11%。在过去30年里,上海在全球经济中的资源配置力、贸易资源配置力和科技资源配置力方面增速明显。根据全球知名的GaWC(全球化和世界城市研究网络)提供的全球城市排名,上海已经从2000年初的全球城市第三梯队跃升至第一梯队,与伦敦和纽约的距离大大缩小。
其次,浦东开发开放政策成就了长三角的全球制造业中心地位。自明清以来,长三角地区是中国最富庶的地区之一,也是中国近代化程度最高的地区之一。改革开放之后,以发展乡镇集体企业为主的苏南经济和以发展个人和私营经济为主的浙江经济异军突起,在带动当地经济增长的同时更是激发了当地企业家精神。浦东开发开放后,中央政府赋予了浦东多项优惠政策,推动上海率先与国际接轨,以制度优势构建开放优势。在浦东开发开放的政策引领下,邻近上海的长三角其他城市的地方政府不断进行制度创新,一方面加大力度吸引外资,提升国际贸易水平,另一方面积极促成本地企业家及其创办企业和国际市场对接,积极融入全球产业分工体系。近年来,长三角地区不少制造业企业通过不断创新和升维,已经完成从早期的自主加工组装和委托加工到现在的自主设计与加工,甚至是自主品牌。部分企业在玻纤、涤纶长丝、钴产品等领域已经是世界第一。根据赛迪智库《2019年先进制造业集群白皮书》,在中国先进制造业发展指数TOP50中,长三角地区有19个城市上榜,其中上海位居第一位;在先进制造业500强中,来自长三角地区的企业将近1/3,其中民营企业是中坚力量。
再次,浦东开发开放政策推动了中国区域发展的再均衡。浦东开发开放后,上海在经历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在不断调整自身产业结构以适应新的发展要求。“十二五”时期以来,上海将转型升级作为着眼点,致力于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技五大中心的建设,强调以服务业为主导产业的辐射能力,制造业向现代化、集约化和高附加值方向转变。在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驱动下,为了拓展市场和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上海的企业开始跨区域转移和扩张。上海企业的外迁带动了其对邻近地区和中部省份的溢出效应。近年来,不少企业更是采用了“总部-制造基地”等布局模式,即上海作为总部基地,生产制造基地布局在安徽、江苏北部、河南和湖北等地区。根据复旦大学发展研究院沪港发展联合研究所2020年研究报告《发现上海竞争力——基于长三角经济圈企业投融资网络分析》,上海企业是安徽一些城市外来投资的主要来源。2008-2015年间,宣城、阜阳、安庆等城市接收到上海企业的投资占其全部外来投资的比例分别达到73%、67%和46%。随着产业结构不断向创新元素更多的上游价值链延伸,上海与周边省份和城市在产业资源上的联动效应日趋密切。中部地区的城市利用其自身资源禀赋,承接来自上海的产业转移和企业投资,衍生出更多的地区发展机遇,相当程度上推动了中国区域发展的再均衡。
全力打好浦东开发开放这张王牌
浦东开发开放已经30年。在新发展阶段,全力打好浦东开发开放这张王牌,对中国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的形成以及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意义重大。与纽约、伦敦、东京和中国香港等城市相比,上海在金融、对国际人才的吸引、对国际经济的影响等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21世纪全球成功城市应具备三个基本特点,即高级人才多、企业家多,以及与外界联系广。未来上海需要利用自身积累的优势,通过制度和体制的深度创新,加大吸引人才等高级生产要素聚集,夯实城市的技能基础,催生更多具有潜力的企业家,更加密切与全球的经济联系,同时要注重对不同层次的梯队人才吸引。相对于国内其他城市而言,上海在城市治理水平、市民素质和城市空间环境上对人才的吸引具有优势,当然也存在一些不足。上海需要在城市更新中进行制度和规划创新,促进居所相邻人们的互动,提升居住和办公社区的城市活力。在城市功能定位上,上海要成国内大循环的中心节点,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要致力于建设全球高端服务中心,即能够为全球市场提供具有国际水准的金融、管理、创新和创业服务,成为资源要素全球配置的中心。比如,上海可以通过上海自贸区以及临港新片区的制度创新,推动人员、货物、资金自由便利流动,这样可以极大提升上海服务贸易的水平,提高上海服务贸易的附加值和技术含量。因此,未来上海要发力软环境建设,包括鼓励更加多样和包容的城市文化、重视创新和创意产业生存空间的营造、在城市治理上讲究规则和法治等。不断提升的城市软环境是上海吸引全球范围内企业和人才的法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