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新闻 / 正文

经才云集 共襄发展 | 第二十届复旦大学博士生论坛经济分论坛圆满举办

  发布日期:2025-11-21  浏览次数:

11月9日上午,以“破局与重构:新质生产力赋能经济结构优化与发展质效提升”为主题的第二十届复旦大学博士生论坛经济分论坛主会场在经济学院大金报告厅隆重举行。

本届论坛由复旦大学研究生院、复旦大学党委研究生工作部、复旦大学经济学院主办,复旦大学经济学院研究生会和上海财经大学财税投资学院研究生会承办,旨在为广大经济学子搭建具有广泛影响力和引领力的学术交流平台。自启动征稿以来,本届论坛受到了全国各大高校的广泛关注与支持,共收到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上海财经大学等高校的221篇投稿,创下历史新高。经过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和上海财经大学财税投资学院、公共管理学院40位专家的严格评审,25篇优秀论文入选平行专题讨论会。讨论会采用线上会议的方式进行,设立5个分会场,参会人员总数超过150人。来自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和上海财经大学财税投资学院的10位专家进行了细致评审,最终评选出6篇论文参加主会场展示,角逐一、二、三等奖。

本届论坛主会场邀请到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陈钊老师、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党委副书记张馨老师出席。复旦大学经济学院经济系韦潇老师、保险系段白鸽老师、金融研究院江嘉骏老师和上海财经大学财税投资学院财政系唐为老师担任现场论文评审嘉宾,6名来自全国知名高校的博士生进行论文汇报,来自不同年级和专业的100余名同学现场参会。

适逢经济学院恢复建院40周年,博士生论坛经济分论坛也迎来了第二十届的里程碑,不少往届获奖选手为经济学院以及博士生论坛送来了祝福。在论坛正式开始前,现场全体与会者一同观看了他们录制的祝福视频。这些从论坛中走出的优秀经济学人,如今已在各自不同的舞台上绽放光彩:有的选手已成为高校教师,致力于培养新一代学术人才;有的选手在国内外知名学府继续读博深造,专注前沿研究;还有选手重返论坛现场,分享其最新研究成果。他们的成长轨迹,生动体现了博士生论坛作为学术交流平台所发挥的育人效能与传承价值,这也是论坛自创办以来始终秉承的核心宗旨。

PART 1:开幕式

在开幕式上,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党委副书记张馨老师代表经济学院党委致辞,向出席论坛的嘉宾和来自全国各高校的青年学子表示感谢和欢迎。张馨老师表示,正值全校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贺信精神、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科学谋划“十五五”发展蓝图的重要时期,本届论坛以“破局与重构:新质生产力赋能经济结构优化与发展质效提升”为主题,正是对贺信精神的深刻践行,是对国家战略的积极响应,更是对时代命题的学术担当。本届论坛不仅数量创下新高,质量也显著提升,充分展现了青年学子对中国经济现实问题的深刻洞察。张馨老师希望同学们珍惜这次学术盛宴,在思想碰撞中启迪智慧,在交流互鉴中开阔视野,要坚持立足中国实际,解决中国问题,真正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把学问做进人民心坎里。

随后,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陈钊老师以“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构建”为题发表主旨演讲。陈钊老师指出,构建自主知识体系的核心在于立足中国问题,中国独特的制度背景、发展阶段和丰富实践,为经济学研究提供了宝贵土壤,这也是对源于西方的理论进行检验、修正与创新的关键所在。陈钊老师表示,自主知识体系的生命力在于科学性,当理论与现实不一致时,应尊重现实、关注实践。他以中国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激励政策研究为例,展示了如何实事求是地识别政策执行中的“水分”,并科学论证其净正面效应,从而揭示中国式政策设计的智慧。最后,陈钊老师勉励青年学子,研究要扎根中国实践,讲清现象背后的逻辑,秉持科学精神,构建既能解释中国道路、又能参与国际对话的自信学问。

开幕式结束后,与会领导和评审专家同入围主会场的选手合影留念。

PART 2:论文汇报和点评

在论文汇报环节,来自多所高校的6位优秀博士生依次汇报了他们的研究成果。复旦大学的粟智豪考察了地方财政动机对住宅容积率调节的影响,发现土地收入分成减少会促使地方政府转向商业用地分配,并通过提高住宅容积率强化土地利用。南京大学的王怡宁基于深圳城市更新的研究发现,改造政策可使城中村犯罪率下降80%,且犯罪抑制效应具有空间外溢性。复旦大学的张嘉诚从行为宏观视角探讨汇率制度,指出在认知贴现假设下,固定汇率在常规时期有助于预期管理,而在零利率下限环境中灵活汇率反而可能放大冲击。北京大学的赵诗杰通过构建企业破产数据库发现,设立专门破产法院显著提升了无担保债权回收率,并带动当地信贷扩张与企业投资改善。复旦大学的王肃坤从债券市场联动切入,构建多维风险传染网络,揭示了实体经济债务风险的集聚与传染机制,为防范系统性风险提供参考。上海交通大学的郑行健通过对50个大语言模型的行为实验发现,对齐调整虽提升模型安全性,但也可能因过度风险规避导致经济决策趋于保守。

韦潇老师、唐为老师、段白鸽老师和江嘉骏老师分别对6位选手的论文进行了点评和提问,并与选手展开深入交流。老师们高度肯定了参选论文的选题价值与研究设计的完整性,同时从多个维度提出了建设性意见:进一步加强机制分析的深度,注重中国制度背景下的特殊性阐释;完善因果识别策略,增强结果的可信度与政策含义;对于理论模型研究,应强化参数的经济学直觉与现实对接。此外,多位老师强调,学术研究既要扎根中国现实,也要具备国际视野,要在讲好中国故事的同时推进一般性理论对话。选手们对老师提出的问题作出了积极回应,并就模型设定、数据处理、机制阐释等方面进行了细致说明。他们表示将充分吸收老师们的建议,在后续研究中完善论文,提升论文质量。

选手们汇报结束后,四位评委老师进行了总结发言。韦潇老师表示,自己连续多届参与论坛评审,看到同学们在学术叙事能力上取得了显著进步,在问题意识、研究视角和方法运用上都表现出色,也有越来越多的同学尝试用英文写作,将中国故事推向国际学术界。唐为老师表示,作为全程参与初选、分会场评审和主会场评审的专家,他看到选手们对前沿方法的掌握日益成熟,同时建议研究题目可以更加丰富和多元化。段白鸽老师从论坛二十年的发展历程出发,总结了优秀研究的共同特质,强调好的研究需要提出重要问题并运用专业知识清晰解答,特别建议同学们要注重特征事实的梳理,为理论研究奠定扎实基础。江嘉骏老师表示,交叉学科研究已成为重要趋势,鼓励同学们要始终保持学习热情,积极拥抱前沿研究方法。四位评委一致认为,本届论坛论文在选题广度、方法运用和写作规范等方面都达到了新的高度,展现了经济学子的学术潜力和创新活力。

PART 3:宣读获奖名单

最后,韦潇老师作为评审专家代表宣读了本届论坛的获奖名单,并向获奖选手表示热烈祝贺。韦潇老师表示,入围主会场的6篇论文都获得了很高的分数,充分体现了评委老师们对同学们研究成果的高度认可。他特别强调,获奖等第并不完全代表论文质量的绝对高低,相信这6篇论文在经过进一步修改完善后,都有潜力发表在优秀的学术期刊上。

本届论坛获奖名单如下(同一奖项内按姓氏拼音排序),祝贺各位获奖选手!

结语

至此,第二十届复旦大学博士生论坛经济分论坛圆满落幕,感谢各位选手的精彩呈现,感谢评审老师的专业指导,感谢与会师生的热情参与!二十年薪火相传,四十载春华秋实,愿本届论坛成为各位学子学术道路上的新起点,让我们共同扎根中国大地,勇担时代使命,在经济学研究的广阔天地中继续开拓创新。期待来年秋色正好时,与各位再聚复旦园,共谱新华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