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新闻 / 正文

人物 | 樊海潮:沔波流水,朝宗于海

  发布日期:2018-01-11  浏览次数:

本期记者|徐璐

潮,水朝宗于海。——《说文》

樊海潮的学术之旅,正如其名。

卷着种种生命之流,朝宗前往研究的梦想之海。

香港:涓涓细流之始

本科时代的樊海潮,就坚定地种下了学术研究的兴趣种子,博士求学无疑是充实研究能力与开拓视野的必由之路。因此,没有任何迟疑,樊海潮选择继续攻读,开始了漫漫学术之路。从理论基石的搭建,到研究方法的训练,在香港的求学岁月,让樊海潮的研究实力得到质的提升。

“导师Edwin Lai教授主要是做国际贸易的理论部分,所以帮我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而同院系的李瑶老师是做实证的,对我做国际贸易的实证方法学习也是帮助很大。香港科技大学还有很多做国际经济学的优秀学者,包括Jenny Xu教授、David Cook教授。与他们的讨论与合作研究,使我首次在真正意义上接触到了主流经济学的研究。此外,做宏观的谢丹阳教授和王鹏飞教授对我的多次指点与帮助,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多年的学习研究生涯后,樊海潮深谙国际贸易的研究理路。

“国际贸易研究主要涉及三方面的能力。一是要有非常扎实的理论储备;二是要有实证研究的能力;三则是能做一些定量研究”。而香港科技大学的求学经历使得求知若渴的樊海潮汲取了许多学术营养,推动了他三方面能力的全面成长。”

“在香港的年月,收获真的非常大,值得珍惜!”

导师Edwin Lai教授讲授的国际贸易课程,点燃了樊海潮研究这一领域的巨大热情。而缘分接踵而至,在樊海潮博士期间,香港科技大学购入了珍贵的企业和行业研究数据,李瑶教授适时抛出的橄榄枝让樊海潮接触到了大量的数据资源,学术研究能力也在这一过程中得到精雕细琢,宏观与微观分析相结合框架下的企业行为研究具体方向也随之确立。

带着点点滴滴积攒而来的理论知识和数据处理方法,樊海潮每日沉浸学海,潜心打磨研究能力,最终磨得宝剑出,也带着如此学术激情和严谨学风,回到大陆高校,上下求索。

潮起:国际贸易的实证研究

“我的第一篇实证的研究是关于产品质量的。缘于一位国际著名教授在港科大做的关于产品质量的精彩讲座。”

在与本校老师和来访学者的不断交流碰撞中,樊海潮确立了对产品质量研究的浓厚兴趣。恰逢其时,导师Edwin Lai在校组织了国际贸易讨论班,囊括在港优秀国际贸易研究学者共赴学术交流。樊海潮从中获益良多,结识了包括Huiwen Lai在内的著名学者,不断地交流和碰撞让樊海潮最终确定了关于产品质量的研究选题。

访谈中,记者多次试图引导樊海潮讲述研究中的灵光乍现,回忆研究选题的灵感、研究过程的苦乐并施,但他始终没有想到具体的一瞬。

“这个让我说也说不上来,主要还是研究的过程中慢慢积累的。因为做研究的话,一定是需要很多的想法,接着就是要基于这些想法,从中间找到自己认为最可行的想法去实施它!比如我对国际贸易理论非常感兴趣,所以一般即使是做实证,我的脑子里都会有一个理论的框架。所以通过这种对数据和理论的了解,自己能有一个大致的判断力,发掘可以做的研究点。当然,这一过程中还要衡量研究的价值。”

一谈到做学问,樊海潮的答话顿时多起来,眼中也一直闪烁着光芒。“做学问无外乎‘求真’、‘求实’。”为了达致这一境界,诗书勤乃有,樊海潮将勤奋奉为学术研究的第一要义。“ 写文章的话,有想法是很重要的,但是执行力是更重要的。如果不执行,它永远只能停留在idea的初始阶段,永远不能发现别人未揭示的问题,验证别人无法证实的结论。在此之中,需要沉下耐心,不断打磨。” 另外,合作研究也是樊海潮提及的重要一环,“当然我的研究成果的取得是与合作者们共同努力的结果。”

复旦:朝宗于海,展露锋芒

资源,资源,还是资源,樊海潮不断提及也最为重视的学术养分莫过于此。而正基于此,他对复旦大学经济学院的良好学风和丰富研究资源很是认同。

“无论是本土学者还是有海外背景的老师,在复旦,大家都是本着非常严谨的态度去做学术的。每天大家都是早早来到办公室,这股子学术热忱非常打动人。很多老师平时也非常忙,但是对于教学研究丝毫不曾懈怠,坚持每周给学生开设讨论班,能够看出他们对学术是真正喜爱的。”

本院诸多中国问题研究学者见解独到,樊海潮也因此获益良多。除了砥砺同行的诸多学友,经济学院本身的研究实力也让樊海潮赞不绝口。

“复旦经济学院是研究中国经济的一个非常顶尖的平台,有着丰富的研究资源,可以说是傲视全国。”

此外,经济学院还着力搭建了融入国际学术共同体的良好平台。

“学院的会议资源非常吸引人,不仅每周各个系都会举办各类会议,还会经常召开大型会议,邀请很多全球知名学者,这对青年教师的成长很有帮助。”

无疑,与国外同仁的思想往来也是培养其国际声誉与资源的绝佳契机。樊海潮还数次提到了复旦和经济学院对青年教师的支持,“当然从学校到学院层面,为青年教师做研究提供了相当多的支持,有充足的经济支持,自由的研究空间和对青年教师生活上的关心等等。我发表的很多成果都得益于此。”

合流:于真理要道,伉俪而兼师友

昔日,约翰•密尔在《论自由》中,为妻子献辞题到:“以伉俪而兼师友,于真理要道,有高识遐情,足以激发吾之志气,其契合印可为吾劳莫大之报酬”。虽密尔与其妻之故事澎湃浩荡又令人悲悯,并非樊海潮夫妻所是甚至所想,但其中的学术伉俪之情、研究道路上勉励互励的情状也颇为贴合。

访谈樊海潮的那天,天蒙蒙、雨沥沥。樊海潮早早来到办公室看书写文,在这方学术天地中,享受他最为惬意的时光。谈到妻子,樊海潮语气略带羞涩,“读博士并从事学术研究是我与太太两人共同的理想”,为此,二人互相追随,徜徉于巍巍珞珈山、悠悠康乐园、洌冽清水湾,以致如今的黄浦江畔。

“博士毕业以后,我先去了上海财经大学的国际工商管理学院,几年以后就到了复旦的经济学院。除了复旦提供的良好的学术氛围,很大的感触是让我免除了家庭的后顾之忧,专心学术。复旦为教职员工孩子的教育提供了非常好的体系,从小学到高中的整体质量都让人放心。这也是对我和太太两个人的学术研究提供的最大支持。”

在樊海潮回到上海之后,妻子也从中山大学调任华东师范大学任副教授,专注于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能源法、制度与经济研究。“在和她的讨论中,我渐渐对法律,也就是制度如何影响经济学产生了很强的兴趣。”二人目前也开展了一些学科交叉的合作研究。看似平常的描述,让人体会出了二人这许多年来在学术之路上携手共进、披荆斩棘的默契、信任,乃至平淡。

学术路上的互相勉励与支持让樊海潮动容不已,而他更感恩于妻子对家庭的无限付出。

“我太太对我的支持是非常大的。我有两个孩子,家里的事情非常多。而我太太会尽量把家里的事情做完,不让家里的事情影响我的工作时间。”

浩浩汤汤:中国研究与国际舞台

来到复旦仅一载有余,樊海潮即在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Economic Journal,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Monetary and Finance, Journal of Economic dynamics and control, 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等国际顶尖期刊上发表了七篇文章,并已完成了十余篇工作论文,同时尚有多项研究正在进行中。时间短、成果多、质量高、潜力大足以描述樊海潮学术研究的现状,而这背后,更体现了一位经济研究者对研究形势的精准把握和对中国问题的由衷关切。

“基于中国本身的全球地位来看,中国问题是很重要的。它既具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这方面,我主要是做出口价格、出口产品质量升级的研究。比方说,中国加入WTO是在国际贸易中一个普遍在研究的话题。研究中国加入WTO,也对研究其他国家加入WTO会有普遍性的示范效应。中国从事大量加工贸易,与美国不同,我们进口的商品主要是中间商品,比例超过90%。美国进口中间商品的比例只有60%。那么对中国加入WTO的分析,应该主要研究降低了中间产品价格的影响,而不是分析降低了最终产品价格的影响。这是其特殊性。”

在访谈中,樊海潮更展示了对研究领域的开放态度。他认为,做学问不应过分限制领域,除了在某一个领域不断深挖,关注现实问题,放眼世界将能开拓出更广阔的研究新天地。

“我的另外一个大(研究)方向是制度,包括正式制度,像法律、政府执行力、税收等,以及非正式制度,包括金融约束、市场关联等。”而环境与经济、贸易的关联研究也是他目前的研究意趣所在。“源于我国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大家的关注越来越多。当然,这也是我和太太的共同研究兴趣点”

在初期尝试对国际贸易进行定性理论分析有所建树之后,樊海潮的下一步,将倾注更多精力从事定量研究。

“目前,在顶尖杂志上,应该说定性理论分析和定量研究的文章都能发表。不过,定量研究的论文越来越更受欢迎,目前越来越多的全球高影响力学者已开始做定量研究了。”

如果说,对中国问题的关注是樊海潮的研究在国际顶尖期刊上占有一席之地的“基石”,不断拓展的研究视野是其取得更丰硕研究成果的“助推器”,而其目前和未来投身的定量研究,则可以说是其进一步跻身全球国际贸易研究最前沿的“一大法门”。希冀借助于此,使其在国际研究舞台上能更多地发出中国学者的有力声音,坚定地奔往那片横无际涯的学术之海。

樊海潮副教授近五年发表文章:

1. Fan Haichao, Yao Amber Li and Stephen Yeaple,“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Quality and Productivity: Evidence from China's Accession to the WTO”,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SSCI, 2018, 110(1): 28-49.(A类);

2. Ding Haoyuan, Haichao Fan and Shu Lin,“Connect to Trade”,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SSCI, 2018, 110(1): 50-62. (A类);

共同第一作者;本文作者按照姓氏排序(在文章致谢处有相应说明)

3. Fan Haichao and Xiang Gao,“Domestic Creditor Rights and External Private Debt”, Economic Journal, SSCI, 2017, 127(606): 2410-2440. (A类);

4. Fan Haichao, Yao Amber Li and Stephen Yeaple,“Trade Liberalization, Quality, and Export Prices”,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SSCI, 2015, 97(5): 1033-1051 (A类);

5. Fan Haichao, Xiang Gao, Yao Amber Li, and Tuan Anh Luong, "Trade Liberalization and Markups: Micro Evidence from China", 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 SSCI,(B类)已接受;

6. Fan Haichao, Yao Amber Li, and Chen Carol Zhao, "Margins of Imports, Forward-Looking Firms, and Exchange Rate Movements",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Money and Finance, SSCI, 2018, 81(1): 185-202 (B类);

7. Fan Haichao, Xiang Gao,Jenny Xu and Zhiwei Xu,“Endogenous Firm Entry and Expectation Driven Business Cycles”, Journal of Economic Dynamicsand Control, SSCI, 2016, 73(12): 159–180 (B类);

8. Fan Haichao, Edwin Lai and Yao Amber Li,“Credit Constraints, Quality, and Export Prices: Theory and Evidence from China”, 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 SSCI,2015,43(2): 390-416 (B类);

9. Ding Haoyuan, Haichao Fan, Huanhuan Wang and Wenjing Xie,“Revisiting Crude Oil Price and China's Stock Market”, Annals of Economics and Finance, SSCI, 2017, 18(2): 377-391. (C类);

共同第一作者;本文作者按照姓氏排序

10. Fan Haichao and Zhiwei Xu,“Firm Dynamics in NewsDriven Business Cycle: The Role of Endogenous Survival Rate”, Applied Economics, SSCI, 2014, 46(15): 1767-1777 (C类);

11.郭光远、樊海潮、唐正明,“平滑转移空间自回归模型下IV方法参数估计值的一致性研究”,统计研究,CSSCI,已接受;

12.樊海潮、李瑶、郭光远,“信贷约束对生产率与出口价格关系影响的分析”,世界经济,CSSCI,2015年第12期:79-107;

13.许志伟、樊海潮、薛鹤翔,“公众预期、货币供给和通货膨胀动态”,经济学季刊,CSSCI,2015年第4期:5-28;(首篇,被《国际货币评论》全文转载)

14.樊海潮、郭光远,“产品出口价格、出口质量与生产率间的关系:基于中国数据”,世界经济,CSSCI,2015年第2期:58-85;

15.彭方平、樊海潮、连玉君、展凯,“我国通货膨胀类型的甄别”,经济研究,CSSCI,2012年第8期:70-8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