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新闻 / 正文

李迅雷:全球政经格局下的中国经济及投资机会 | 名家讲坛第102期

  发布日期:2025-09-26  浏览次数:

9月19日下午,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名家讲坛”第102期、本学期第二次课程在大金报告厅重磅开讲,主讲人为中泰金融国际有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副理事长李迅雷。李老师以“全球政经格局下的中国经济及投资机会”为主题,深度剖析了中国当下的经济形势和未来趋势,为经济学院的专硕同学们带来了生动而精彩的一课。

中国在复杂的世界经济图景中

当今世界,各种事件及影响相互交织,共同构成了复杂的经济图景。

李迅雷老师指出,当前中国经济面临四个核心挑战。一是外部环境,虽然美对华关税的实际冲击目前小于预期,但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仍为经济的长期发展带来隐忧;另外,从全球来看,二战后的和平红利推动人口从25亿增至81亿,但也加剧了人与自然的冲突,环保成本上升,同时加大了就业压力;疫情干扰了全球供应链,也显著抑制了消费意愿和生育率。二是国际冲突,如俄乌战争、美印关税争端等,都加剧了全球经济碎片化风险。三是个体矛盾,如贫富分化、人口老龄化等社会结构性问题,制约了长期增长潜力。四是债务驱动模式的困境,多国依靠债务拉动经济,中国的宏观杠杆率较高,叠加上述各类问题,经济增长不可避免地进入新常态。

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不平衡问题

中国经济发展中长期存在投资与消费结构不平衡的问题。在中国,固定资产投资(资本形成)对GDP的贡献率约为全球平均水平的两倍,这虽然促成了占全球70%的高铁、42%的高速公路等超越平均水平的基础设施,且制造业的增加值占全球30%以上,但也导致了产能过剩并推高了地方政府债务。

相比之下,消费则显乏力,根本原因在于居民收入分配结构的不均及较高的债务负担制约了消费能力。尽管政府出台了“以旧换新”等刺激政策,但因为该政策作用的地区范围、商品范围都有限制,其拉动效果可能受限。

李老师总结道,当前经济增速呈现前高后低态势,深层次转型需从依靠投资转向依靠消费,尤其是扩大服务消费(目前中国服务与实物消费占比约1:1,远低于美国2:1的结构)。其根本出路在于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改革增加居民收入、减轻债务压力,并鼓励高收入群体扩大服务消费,从而带动整体经济的转型和增长。

undefined

中国宏观政策面临的挑战

李老师指出,当前中国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其实际力度需结合具体数据判断。2020年中国财政赤字率达到高点,后有所回落,而今年广义赤字水平再度升高,反映稳增长的决心。如近期政府计划通过政策性银行发行5000亿元金融债,重点支持基建投资,以对冲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的回落,尤其是房地产疲软的影响。

在民生支持方面,现行鼓励生育等政策补贴力度应该还有提高空间(目前每个出生婴儿每年补贴为3600元),与韩国等国家相比规模显著不足,对提升生育率作用可能较为有限。此外,货币政策目前未采取有力度的降息,但实际利率仍处于较高水平,名义GDP增速下降而实际利率未同步下调,不利于提升民间投资意愿,故上半年民营投资持续负增长。

在产业结构上,制造业普遍面临产能过剩问题,不仅传统产业,新兴行业如新能源、锂电池、芯片和机器人等也已出现过剩迹象,加剧产业内部竞争,增大经济转型压力。中国应更关注收入分配和经济结构转型,把高质量发展放在首位,形成新发展格局,而非单一追求GDP目标。

undefined

对资本市场的分析

李老师指出,今年以来上市公司盈利略有回升,但增速较慢,低于GDP的增速,显示企业成长性依然不足。从估值看,A股市场总体市盈率较低,但受银行、央企等低市盈率板块权重影响,市场中位数估值并不低。当前股市需要更多基本面的支撑。长期来看,我们正处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中,AI引领的创新周期带来深远影响。值得注意的是,中西方投资文化存在差异,个人投资者在参与投资时需保持谨慎。

问答环节

在问答环节,关于中国和日本股市对比的问题,李老师分析称,日本通过强力政策推动股市创历史新高,其背后依赖外资介入和估值提升等。相比之下,中国因金融机构高度依赖息差收入,央行在降息及购买国债等宽松措施上更为审慎。中国应通过增加财政补贴消费者的额度直接刺激消费,以更有力地托底经济和提振信心。当前中国尚未完全进入类似日本的强力刺激阶段,但政策方向正逐步清晰。

随后有同学提问,当前消费刺激政策,如发放消费券和定向补贴,是否可能效果不及预期,是否有创新的政策工具可供使用?对此李老师回复,发放消费券具有一定促销作用,关键仍在于持续增加居民收入,并推进财税改革与收入再分配,从根本上提升居民消费能力。

许闲老师作为主持人替同学们问道:在学习过程中,如何培养自己未来的宏观经济的分析思维和分析框架?李老师指出,在学术研究和政策分析中始终需要强调学以致用、独立思考,并提出三大思维方法:系统思考,多维度全面分析问题,避免人云亦云;换位思考,站在他人或决策者角度理解行为与政策,提升情商与沟通力;辩证思考,认识到物极必反,避免盲目从众。李老师勉励同学们在学习与未来职场中注重思维训练,从宏观和系统视角定位自身价值,实现真正的成长。

学习心得

Learning Insights

当前全球经济处于高增长与高震荡并存的复杂状态,外部环境虽略有好转,但内需不足仍是我国经济面临的一大挑战。我国宏观杠杆率水平在全球领先,需要合理调控。不过,服务消费和新消费的良好增势,也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活力,让我们看到了经济增长的新契机。——小红书用户“五星的金猫”王同学

李老师一开口全是干货,全是数据+真逻辑。我记住的一些感悟较深的观点有:在股市与投资中别被“故事”忽悠;关于“消费降级”,别只焦虑,看本质;想做宏观分析,要“三大思考”。——小红书用户“ε”徐同学

李老师立足全球政经视角,清晰剖析中国经济现状与趋势,还分享了具参考性的投资思路,不仅帮助明晰宏观经济脉络,更深化了对机遇把握的认知。其中老师的一个观点令我印象深刻:“要想富先修路”的观点不一定处处正确,因为修路可能会让资源外流,导致留存在本地的资源和人才向外流逝。这个观点也引发了我的思考。——资产评估专硕林同学

李迅雷老师以深厚的学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剖析了国际环境变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并提出了独到的投资视角。我认识到,不确定性中蕴藏着机遇,关键在于如何顺势而为、理性判断。通过这次学习,我对未来中国经济发展前景和自身投资思路都有了更清晰的认识。——金融专硕顾同学

讲座内容丰富而深刻,让我对当前全球经济形势和中国经济的独特韧性有了更宏观的认识。李老师剖析了全球经济面临的共同挑战,也点明了中国经济在复杂环境中的定力与潜力。那些关于结构性机会和长期趋势的分析,为我提供了一个理解经济与投资的新视角。我认识到,在风浪之中,唯有把握大势、理解规律,才能更好地看待个人发展与财富成长。——税务专硕徐同学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