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新闻 / 正文

CMES观点 |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拉尔斯•彼得•汉森教授:金融市场摩擦模型下的估值动态

  发布日期:2018-06-20  浏览次数:

2018年6月15日上午,世界计量经济学会中国年会在复旦大学光华楼吴文正报告厅隆重开幕。本次会议由世界计量经济学会主办,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和复旦大学泛海国际金融学院联合承办。开场主讲嘉宾是美国著名经济学家、201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芝加哥大学资深讲座教授拉尔斯·彼得·汉森(Lars Peter Hansen)。汉森教授不仅是计量经济学广义矩估计方法(GMM)的开创者,而且还广泛涉猎金融与宏观经济等领域。

汉森教授此次演讲的主题为“金融市场摩擦模型中的估值动态”(Valuation Dynamics in Models with Financing Frictions)。首先,汉森教授开门见山地介绍了其研究目标,旨在对现有考察金融市场摩擦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DSGE)进行比较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能够更加准确刻画宏观经济现实的模型。汉森教授认为,考虑非线性状态转移机制能够使金融市场摩擦模型更好地刻画宏观经济运行的现实特征,非线性状态转移机制需要模型内生生成。该模型在资产配置、资产定价、风险管理以及宏观审慎管理等方面均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汉森教授还强调了对行为主体异质性建模的必要性。这些异质性特征可以是资产的差异、偏好的不同、还可以是能力或者效率的不同。模型异质性特征反过来又与非线性特征相互作用。

随后,汉森教授介绍了将非线性转移机制特征纳入金融市场摩擦模型所面临的挑战。该模型存在不稳定的特点,微小冲击可能过度演变而成为大冲击,这大大增加了模型求解与拟合现实的难度。汉森教授进一步提出应对此挑战的两种方法。第一种方法是“打开黑箱”,这是一种常见的结构性的方法,它在固定一些参数而改变另外一些参数的基础上考察模型结果的变化;第二种方法是对模型行为个体施加可观测约束。

另外,汉森教授认为,在将理论模型应用到金融市场预测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到模型的适用性,即要结合所预测金融市场的具体特征来细致考察理论模型相关假设条件的有效性。汉森教授在演讲的最后总结道,宏观经济学家不仅需要去比较异质性偏好模型,以及异质性信念模型和金融摩擦模型之间的差异,而且需要去研究这些模型之间的内在联系。

汉森教授的报告从估值问题切入,对金融市场摩擦模型进行了全面综合的比较分析,对宏观经济学与金融市场理论进行了深入反思,为听众贡献了一场顶级学术盛宴。现场观众从汉森教授严谨的治学态度与清晰的演讲思路中感受到大师风范。

撰稿:陈登科 修订:王永钦 编辑:李国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