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新闻 / 正文

经英人物|潘子欣:藏器于身,待时而动——国奖得主系列采访

  发布日期:2018-11-08  浏览次数:

走进潘子欣

潘子欣,经济学系2016级本科生,2017-2018年度国家奖学金获得者。

她潜心学术,热爱阅读,积极投身于创新创业活动。她喜欢弹古筝、唱歌,过多姿多彩的生活。她的信念、勇气和智慧,让她在广阔的舞台上绽放光芒。

所获荣誉

复旦大学暑假社会实践校优项目负责人

信璞耕读奖学金二等奖

国家奖学金

华英奖学金

复旦大学优秀团员

复旦大学“创新与实践”书院之星

第四届中国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上海金奖

(入围国赛决赛)

“挑战者杯”创新创业大赛上海金奖

(入围国赛决赛)

座右铭

做任何事情能得到成功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单纯、热情。不过重要的是第二个,了解现实,并且超越现实。

师生相助,走出迷茫

谁的青春不迷茫?大一时,和很多同学一样,潘子欣不知道未来的方向,不知道成功的标准。在迷茫期间,她找了学院里的很多老师交谈,在老师们的指点下慢慢走出了迷茫期,她清楚地分析了自己喜欢什么、想要什么,能为这个社会做出怎样真正的回报。

老师的悉心教导和耐心指点,让潘子欣在求知求真的路上寻找到属于自己的那条道路。她说:“我觉得学弟学妹们可以多多找老师沟通和交流,老师们有着非常丰富和深厚的人生经历。”

直面困难,心怀感激

黑夜伴着彷徨,前方迷雾漫长,别说世界太难,让我走给你看!在成长历程中,困难使她心灵强大,生活中的善意让她心怀感激。

进大学后,在大二下学期期末的一天,潘子欣和室友都因为复习太晚而生病,夜晚去医院挂水,凌晨才回去。那一天辅导员潘姐姐虽然也面临着研究生期末考,但还是在得知情况后大晚上赶来医院陪她们,让她们知道“其实我们不是一个人,别怕呢有潘导在”。潘导给予她的温暖和善意,是她无论毕业多久也不会忘记的。她说自己的生活就是由这样的善意构成的,所以即使面临困难,也心怀感激。

时间管理:自控与高效

潘子欣认为时间管理在本质上就是“自制力”的问题。谈到时间管理,她在大二为了自控,特意买了本《拖延心理学》仔细研究了下拖延的源头,决心“从根源出发解决问题”。

她每天会把自己做的事情在脑海中成像,再以旁观者的角度回忆,理清思绪。通过复盘成像,她分析了时间浪费之处,并记录下来,再在今后的生活中刻意修正。每日睡前将第二天要做的事情详细地列在计划表上,按照事情紧急程度分类,并及时完成和勾除。

时间越紧凑越考验人的时间管理和抗压能力。

在最忙的学期期末,她常常一边改比赛文件,一边记忆考点。在她看来,这是一种考验,考验她如何统筹好所有的事情,如何利用好零碎的时间。

潘子欣参加书院之星评选的那天正好是计量经济学考前的晚上,在考前她需要看完计量经济学“红砖头”书和黄皮的《基本无害计量经济学》,并整理完所有课上笔记、记诵公式。

于是她一边啃午饭,一边做答辩PPT、写演讲稿,晚上答辩的时候躲在评委席后面继续演算相应公式。最后终于成功拿到了书院之星,并顺利通过了计量考试。

她说她的抗压能力在期末的时候会有一个顶峰值。实在熬不过来,她的解压方式就是打电话给妈妈哭一场,哭过就好多了。

“把每次压力大的时期当成是一种考验,虽然要面临的压力只会越来越大,但可以把每一次困难当成是锻炼的机遇。”

创新实践:勇气与沉潜

在大二期间,潘子欣参加了“挑战杯”创新创业大赛和“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两项赛事,并在赛事期间因创赛表现突出而获得机会赴新加坡参加了慧眼中国全球论坛青年项目组。

她在参赛期间接触了很多新兴领域的项目,比如AI算法开发、芯片开发等。创业者们在前期投入大量的精力和时间成本,去探索一个可能根本不会有结果的项目开发,这本身就需要有“破釜沉舟”的勇气。

她说自己从中学到的更多是一种“甘于沉潜”的韧劲和耐心。大二下学期,她把更多的把时间投入到文献阅读和经济学基础体系的建构中,希望自己能将从这些开拓者们身上学到的沉潜之心运用到研究中去,“甘于寂寞”。

她在团队里担任商业负责人,以已有技术为核心,对整个产品进行包装,突出卖点和竞争力,从而使项目脱颖而出,在比赛的过程中她会不断细致调整,以求令评委“眼前一亮”。

在新加坡参加慧眼中国全球论坛的青年项目期间,她认识到很多投身于创新创业的教授,令她印象最深的是Ted Chen(“因为长得超级帅”)。从他身上她学到了:

1.创新其实就是追求不被时代资源限制的“opportunity”,一切皆有可能。

2.敢于向成功的前辈寻求机遇,把胆怯留给后悔,把后悔留给“假如”。

潘子欣在新加坡与同行的各国朋友交谈,这使她深刻感受到“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但是只要有勇气,就能“make anything better”。这个经历给了她很多机遇,让她见识到这世上有勇气的理想主义者,也让她深刻明白,每一件事物背后都自有其深刻的经济学逻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将理论与实践结合,才能学得更快。

印象经院老师

经济系老师们对潘子欣的关怀与指导,让她很是感动。她曾向系主任发邮件问关于共享经济的问题,后来系主任给她打了将近1小时电话,清晰地讲述了他对于共享经济的理解,还有他最新了解到的相关知识。学院老师了解到她正在参加挑战杯决赛,就专门约她见面,为她讲很多备赛的细节。

印象经院同学

说到经济系的同学们,她不禁感叹“经济系真的人才济济”。她作为一个文科生,目睹周围的同学算起数学来分分钟搞定。大家会唱歌会弹琴会摄影,文艺起来,春花秋月何时了;认真起来,学海无涯苦作舟。

她认为复旦经院小伙伴是充满活力的、聪慧的人群,有很强的执行力,有多彩有趣的灵魂。她见过因为喜欢街舞而去练习,只需一个月就能跳出让全场尖叫的街舞的同学;有一夜就能看完整本巨难无比教科书的大佬;有创办精英商科社团的朋友……

潘子欣认为,经济学是个每天都上演着感动与精彩的专业,她很幸运能够体会到经济系的丰富多彩,也希望自己能进一步探索。

番外

Q1:你当初为什么选择经济学类?

A1:我个人在选择的时候其实没有太多的考虑,只是觉得经济是社会科学中非常严谨的一门学科,它的理论体系有强有力的逻辑支撑,于是在填志愿的时候心里首先认定它为第一志愿。

Q2:对于令无数学子“伤不起”的高数,你有何体会?

A2:我本身思维偏文,在学习数学时还是相对吃力的。我曾经质疑过数学对经济学的意义,直到有一天我在知乎上刷到:“表面上看,经济学正在变得数学化,但事实上数学也正在使经济学变得更加社会学化。数学的重要性在于,它是一种使得经济学更加规范化的语言,和一种帮助得出更多结论的工具。用经济学的直觉和思考来解读数学结论,是经济学社会学化不可缺少的一步。”

而在数学相关的考试结束之后,没有了“逼迫感”,我反而有一种逐渐喜欢上数学的感觉。再加上近期被灌输了“数学很美”的思想,我渐渐地不害怕数学了。仅以此段献给那些和我一样之前害怕数学的学妹学弟们。(数学大神请直接路过哈哈哈)

Q3:异性发展有何经验分享吗?

A3:哈哈哈惨兮兮地告诉大家我至今单身,从没脱过单。为此室友碧月苦心孤诣给我硬扯CP我也是无可奈何(捂脸。我觉得可能缘分未到吧~)

虽然我自己脱不了单,但是要祝愿经院的大家都和和美美,早日遇见良人呀~

Q4:最后,说说你对学弟学妹的寄语吧。

A4:“藏器于身,待时而动”,慢慢地积累,勇敢地尝试,心悦诚服地向自己的未来俯首称臣,满怀感激地回馈学校和社会,成为一个神采飞扬的自我!

文案|赵亚萍

编辑|武朔

封面|涂孟泽

经济学院团学联新媒体中心供稿

经济学院分团委学生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