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公布了2025年3月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最新结项情况,经济学院孟捷教授作为项目负责人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体系中的国家理论研究”经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批准正式结项,鉴定等级为“优秀”。
成果要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正处在向体系化和学理化转化的重要阶段,实现这一转化的重要标志之一是构建一个全面说明国家经济作用的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人类历史上崭新的社会实践,相应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及其体系中的国家理论也是崭新的经济理论。新旧自由主义经济学主张国家是中性的,不能嵌入经济基础从其内部发挥作用,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主张国家可以承担生产关系的职能,成为经济基础的一部分。
本课题基于上述方法论,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国家经济治理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内容包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党的经济作用、国家经济职能和国家经济活动的规律、国有资本与国家经济治理、地方政府的经济作用、新时代宏观调控理论与实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建构性市场和产业政策体制等。
中国共产党是当代中国制度变迁的政治领导力量,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履行着全面领导经济工作的职能。党领导的国家经济治理建立在人民民主专政的基础上,奉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准则,这些特点决定了,贯彻社会主义生产目的,也就是不断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满足人民的物质文化需要是国家最主要的经济职能。贯彻社会主义生产目的这一特殊性职能与克服市场失灵、提供公共品等一般性职能的有机结合,决定性影响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经济治理的实践内涵。
与上述国家经济职能的特殊性相联系的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形成了国家经济活动的特殊规律。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传统计划体制下的有计划按比例发展规律必然要转化为新的规律形态,即形成了以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为依据的国家协调和建构市场的规律,宏观调控、产业政策等等是这一规律的实现环节,竞争性地方政府和国有资本则为上述规律运行提供了更具体的制度基础。
近年来,宏观政策提出要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扩大内需相结合,开启了一次具有重要意义的宏观经济治理范式的变迁。与此同时,利用产业政策发展建构性市场,也就是发展那些对经济增长和国家经济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的战略性基础性部门,也成为攸关高质量发展的重大问题。能否结合有关国家经济职能与国家经济活动规律的理论认识,对这些实践问题开展有深度的分析,是能否成功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理论的重要标志。本课题从政治经济学角度对上述问题开展了较为系统的考察,初步勾勒了一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经济作用的分析框架,代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国家理论研究的新进展。
自十四五计划开年以来(2021.1-2025.3),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共验收项目23,157项,获评“优秀”等级项目为1639项,优秀率仅为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