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1日下午,由复旦平安宏观经济研究中心主办、平安科技协办的“预见未来,智者先行”大咖圆桌会第三期圆满举行,本次会议主题为“数字金融与小微企业融资纾困之策”。出席会议的嘉宾有美国德克萨斯农工大学经济系教授、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主任甘犁,东方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邵宇,金融壹账通企业金融中心企业金融总经理蒋宁,平安银行惠普金融部兼交易银行部大数据总监张欣苗,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研究院副院长徐明东,会议由经济学博士、著名财经主持人、财经评论家马红漫主持。
在主题演讲之前,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复旦平安宏观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张军教授为圆桌会致辞,并对参会嘉宾和主持人表示了感谢。他指出,复旦平安研究中心成立的初衷是有效结合学院派和实务界的研究成果,并让大数据为学术研究赋能。中心今年开展了系列关于小微企业融资的研究工作,也将在本论坛上发布由复旦和平安团队合作撰写的第二份报告。
在主题演讲环节,各位与会嘉宾就数字金融与小微企业融资纾困之策进行了精彩的演讲及探讨。
首先徐明东副院长在会议上发布了复旦平安宏观经济研究中心中小企业融资系列报告之二《加快实现数据互联互通,走出小微企业金融纾困政策的两难困境》(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报告原文)。他主要分享了以下五个观点:1.疫情之后,我国对于小微企业资金纾困政策力度史无前例,并且更加直接和精准化。从数据来看,目前这些政策对企业融资发挥了相当的支撑作用。2.结构性存款超常速增长,尤其以大银行比例更高。由于纾困资金成本低,不排除企业从中赚取利差。3.由于小微企业绝大多数是个人经营性贷款,难以监督实际用途,不排除小微企业将纾困资金投入房地产市场。4.目前我国小微企业在面临巨大资金需求的同时又存在套利隐患,政策制定面临两难困境。这一方面是由于市场需求下降,企业的经营性融资需求下降,另一方面是由于信用利差低,与银行激励不相容,容易导致银行为了完成政策指标,将资金贷给并无太多融资需求的企业,催生套利风险。5. 两难困境背后的核心问题是信息不对称和违约成本低的问题,因而要建立长效机制。设置指数精准测算实际融资需求,并加强银行的风控管理能力,这些都需要金融大数据的支撑,包括商业数据以及各级政府、工商税务的公共信息等。金融科技的介入,形成数据互联互通并提供给金融机构使用有着巨大意义。
甘犁教授演讲主题为“普惠金融新思路”,他主要分享了以下六个观点:1.小微企业近些年来的增长率和死亡率都在提高,这也说明整个小微企业的业态本身就是动态的,因此给小微企业做信贷本身就一定会面临一些天然的不良率。2. 从小微企业近年来的贷款需求比例和贷款需求获得率来看,19年以来贷款需求的比例实际上是在下降的,而近些年信贷获得率数据事实上是在增长的。这说明今年我国小微信贷的服务水平是在上升的。3. 对于银行而言,面对信用评级越差的企业就越需要提高利息,才能实现利润保证银行可持续经营。如果规定的利率上限低于银行可持续经营的利率,就会导致信贷下沉不足,信贷服务到的企业变少。4. 金融科技的作用是通过大数据找到更多能够在规定的利率水准下,维持银行可持续经营的信用评级的企业,起到业务扩容的作用。5. 普惠金融必须要讲社会效益,对于社会贡献大的企业,应该允许更低的信用评级去支持融资。为提高银行贷款积极性,需要政府介入,通过一系列方式进行补贴,这部分成本需要社会来承担。6. 疫情以来政府推出的针对小微企业的政策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主要都在供给端,而目前小微企业主要面临的困难是在需求端而不是供给端。因此,要顺利实现国内大循环和国内国际双循环,就需要在需求端有一个较大规模的刺激。
邵宇博士演讲主题为“新冠启示录,14种趋势和5个转向”,他主要分享了以下五个观点:1. 宏观层面,疫情之后全球央行都在进行流动性释放,总量充沛,因此很难预期在边际上有进一步宽松的可能。要让更多资金进入小微企业只能进行结构性更改。2. 微观层面,货币政策传导需要经过商业银行这一关,目前的模式不具有可持续性。国家要求银行让利1.5万亿,不论何种方式都会对银行形成利差压制。3. 目前实体产出缓慢但货币发放规模空前,套利结构明显,因此资金大量流入虚拟经济。这不是中国一家的问题,而是全球性的问题。4. 目前货币政策很难起到应有的作用,即便出台各种关于纾困资金使用限制的规定,也没有办法阻止企业将货币流入虚拟经济。若对货币流通进行彻底监管,就违背了货币政策旨在驱动经济体内生的企业家“动物精神”的初衷。5. 在以银行为主体的金融体制下,金融支持实体企业必然会加大杠杆,但在国家去杠杆的背景下,这种循环体系会面临困境。因此,解决目前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根本思路是变革金融体制,大力发展资本市场。通过资本市场为企业提供更多股本支持,既能够维持杠杆稳定,还能激发创新。
蒋宁总经理演讲主题为“数字金融为中小企业解难纾困”,他主要分享了以下四个观点:1. 大小银行由于客户质量不同,因此在疫情冲击下,双方的困难和诉求也不同。大银行更关注风险因此对小微企业贷款意愿不强,小银行意愿强烈但苦于如何寻找到更优质的小微企业客户。2. 中小企业融资主体目前依然是债务性融资,因此杠杆率提高难以避免,风控变得十分重要。对于目前小微金融服务而言,最关键的问题就是如何获取数据进行风控,但这却是中小银行的痛点。3. 壹账通作为金融科技公司,本身并不具有信贷的业务功能,因此主要的任务是帮助金融机构提升服务能力。目前主要的手段就是搭建中小企业融资平台,一方面实现从商业机构到政府部门的各种数据的互通互联,另一方面通过各种服务场景的设置,根据不同行业的不同情况进行风控模拟。这样既能够帮助银行扩大客户渠道、进行风控管理,同时又能帮助到中小企业更好地获得金融支持。壹账通目标是通过平台搭建,实现从客源获取到风险控制的整个系统解决方案。4. 对于未来业务的开展有五个方向性的概念,首先是获客平台化,比起靠客户经理扫街能够更高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其次是产品场景化,不同场景有不同门槛和条件,通过设计和行业符合的场景,更好帮助企业融资;第三是风控智能化,基于大数据、AI等先进的手段来进行风险识别和控制;第四是系统模块化,通过模块化的构建为广大异质化需求的中小企业服务;最后一点就是运营的线上化,通过公众号、APP等线上手段提供服务。
张欣苗总监主题演讲为“大数据与小微金融”,他主要分享了以下四个观点:1. 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很大程度是因为信息不对称,传统方法成本高昂且效率低下。大数据策略是能够减少信息不对称、提供更多风控抓手的一种有效方式,因此对于小微融资困难的破局有着重要意义。2. 大数据对于中小企业融资是一种模式上的突破。首先是改变了数据获得的方式,实现了数据获得的线上化、资产化和场景化。其次是改变了数据评价方式,通过模型化和智能化,改变传统分析模式,做到更精细化、多维度的计算和判断,并且还能够实现自我学习。第三就是实现了数据应用的多元化和一体化。3. 目前存在的问题是信息孤岛,许多数据并没有很好整合,政府部门的信息还不能被金融业所利用,行业之间存在数据壁垒,甚至金融部门内部数据也没有实现联系,这不利于风险控制。因此应当努力实现数据的互联互通,当然,信息安全重要性就显得尤为重要,需要形成标准化的合规。4. 平安银行主导金融科技引领发展战略,形成了数据+模型的优势,通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实现更好营销和风控。通过标准化产品的设置和特定场景设置,既能满足绝大部分客户普遍需求,也能应对一些特殊需求。通过“星云物联网”平台以及“数字口袋”APP等的建设,从线上更高效更广泛地获取中小企业相关的各类数据,更好地实现风险控制,并且真正实现“让数据产生价值”。
精彩的主题演讲结束后,与会嘉宾与主持人就目前我国小微企业金融纾困政策的两难困境进行了激烈讨论。专家们认为,要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关键是在于解决信息不对称,帮助融资机构识别出更多优秀的企业群体。同时,需要发展多元化的金融市场,为不同需求的小微企业提供更为定制化、精细化的服务。专家们的发言从今年疫情冲击的特殊背景出发,对未来我国如何构建长期有效的小微企业融资体制提供了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以“引领全球经济政策框架,建言国家宏观经济战略,服务社会实体经济需求”为宗旨,复旦平安宏观经济研究中心致力于为新时代国家和地区宏观经济治理政策以及企业宏观决策、战略规划等提供前瞻性的支持和建议。中心2020年度聚焦中小企业的生存发展,以系列报告和论坛的形式,从多个角度对当前中国中小企业所面临的困境、存在的机遇和挑战把脉问诊并提出政策建议。该项目也得到了平安科技的慷慨资助。目前,大咖圆桌会已经成功举办三届,单场次最高获得24万+在线观看峰值。中小企业系列报告《疫情下的中小企业》、《加快实现数据互联互通,助小微企业金融纾困政策走出两难困境》已成功发布,并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未来中心将在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和融资领域进一步深入挖掘,贡献更高质量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