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首页 / 正文

视点 | 章元:电商助力扶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大有可为:拼多多的新探索

  发布日期:2020-04-27  浏览次数:

 

经过科学调度、周密部署和精准施策应对新冠肺炎疫情以及广大医务工作者连续几个月的艰苦奋战,中国成功地控制了疫情。当前,尽快恢复经济循环是当务之急,调研发现国内一些电商在此期间做了很多有益的尝试并且取得良好效果。电商作为新兴业态,既可以推销农副产品、帮助群众脱贫致富,又可以推动乡村振兴,是大有可为的。在小岭镇金米村,截至21日下午4点,拼多多平台上柞水木耳的订单量同比增长33.1倍。

疫情发生后,专注于田间直达餐桌的电商拼多多率先采取了新举措:

第一,2月10日,专门开设抗疫助农专区全力疏通重建农产品上行供应链,400个农产区230多个贫困县的商户利用该专区销售当地农副产品,拼多多将“限时秒杀”的巨大流量优先留给抗疫助农专区,短期内缓解了疫情带来的产品滞销困境。在湖北省,拼多多联合秭归等较早复工复产的农产品主产区的商家、物流企业重建上行通路,将湖北的农产品第一时间纳入抗疫助农专区,推动湖北全省农产品上行,取得了良好的农货销售效果。

第二,除了设置5亿元的农产品补贴,又拨出首批10亿元资金,对为消费者、为疫情严重地区提供物资保障支持的商家给予补贴,每笔订单将补贴2-3元,激励所有在疫情时期坚持服务消费者的商家,同时对贫困地区的农产品和商家在流量等方面给予更多倾斜;第三,2月10日起,率先开启“政企合作、直播助农”系列活动,尝试“市县长当主播,农户多卖货”新模式,取得了良好效果。开播以来,浙江、广东、广西、重庆等地市长县长纷纷化身主播,直接带动销售生鲜农产品数百万斤,销售额超过1亿元。

不同于传统电商,拼多多的特色是社交型电商模式,通过大家一起拼货的方式,并通过电商与粉丝的互动激励下单,瞬间将需求转化为现实购买力,从而解决了传统电商面临的难题。拼多多2015年成立后,在利用上述模式推动农产品上行的同时,还围绕乡村振兴探索出来两个举措值得肯定:

第一,2019年4月开始,瞄准深度贫困地区,发起“多多农园”扶贫兴农创新工程,带动近千家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增收。在云南、新疆等深度贫困乡村,该工程“多管齐下”:一是联合中国农业大学及其他科研机构为贫困地区寻找适合本地发展的产业,二是资助和扶持建档立卡户组成新农商公司或合作社,三是培育孵化本乡本土的年轻新农人作为职业经理人,四是对这些地区配套电子商务供应链公司、品牌设计机构等资源,鼓励并扶持贫困地区推出标准化、品牌化产品通过拼多多销往全国,有效解决了深度贫困地区缺技术、缺管理、缺市场、缺带头人的众多难题。例如,云南保山、文山、怒江的咖啡、雪莲果及橘橼种植,新疆喀什的核桃种植加工,这些项目在解决女性就业和脱贫增收方面效果良好。

第二,开设“多多大学”培养新农人和扎根农村的企业家。2019年5月,拼多多与中国农业大学达成战略合作,计划5年内培养10000名新农商人才。2019年6月1日,“多多大学”在云南文山开设第一堂公开课,当地110名农村学员参与了该课程。截止2019年底,线下课程累计1400小时,覆盖12个省份的874名农村学员,线上课程累计触达49万名农业经营者。拼多多的这些新举措有力也推动了贫困地区的农产品销售,截止2019年底,来自832个贫困县的36万家商户在拼多多上注册,较2018年增长158%。

拼多多等电商深入农村地区,缩短了农产品从田间地头与餐桌的流通链,对于中国的农村产业扶贫、乡村振兴乃至区域经济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但调研发现,电商带动落后地区农户脱贫增收还面临一些问题和短板:

第一,部分贫困地区的产业不够集中,难以利用电商带来的大市场优势;第二,部分贫困地区的产业规模虽然较大,但是仓储和物流体系基础设施欠缺;第三,部分地区发展的扶贫产业还缺乏“新农人”或者农民企业家打通当地农产品与电商平台之间的链条;第四,很多农产品产地与物流集散地分离,导致产地政府和集散地政府都不愿意对物流和仓储基础设施进行补贴或者扶持。

为此,我们建议加大对大宗农产品产区所在地的仓储和物流体系建设的投资力度。对农业大省所在地的省会城市及部分地级市,建设若干个高水平、央地共建的国家级现代物流园区,弥补这些地区农产品接入全国大流通体系时面临的短板;建议财政部协同农业农村部和国家发改委,针对农副产品产量或者种植面积符合一定标准的贫困县给予财政补贴,在当地交通便利之处建设具有一定规模、主要针对外部需求的中小型物流集散地;建议教育部协同科技部出台政策措施,协助各地职业技术培训学校增开电商课程,与拼多多等电商联合培养懂农业生产技术、有能力利用互联网技术的新农人,免费为每个贫困县培养至少100名新农人,为乡村振兴储备新型农业人才。

 

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