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业学位 / 新闻动态 / 正文

实务课堂|邵宇:疫后世界——宏观分析与投资决策

  发布日期:2023-05-15  浏览次数:

5月11日晚,东方证券总裁助理、首席经济学家邵宇博士应邀来到复旦大学经济学院,为金融专硕的同学们讲授了一场主题为“疫后世界:宏观分析与投资决策”的精彩讲座。本次讲座由复旦大学国际金融研究中心主任杨长江教授主持。

邵宇,金融学博士,中国社科院博士后。牛津大学SWIRE学者,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特聘高级研究员,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研究员;复旦大学管理学院、泛海金融学院特聘教授。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上海国际金融与经济研究院理事、新供给经济学50人论坛成员、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专家成员。代表作品包括《预见未来》、《全球化4.0》、《新政机遇》、《穿越镀金时代》、《危机三部曲》、《微观金融学及其数学基础》等。2014年度中国青年经济学人、上海十大青年经济人物;2019年度、2020年度影响力首席经济学家。2021年参加总理座谈会,建言政府工作报告、“十四五”规划纲要,被业界誉为新一代海派经济学家领军人物。

首先,邵老师提出“未富先老”的概念,以东三省为例解释了这一概念,东三省在建国之初承担着“工业化”的重任,彼时是经济发展的先行指标,但随着南方城市逐渐对外开放,东三省产业结构转型不及时,导致发展逐渐缓慢,人口流失,甚至城商行内部出现问题等。针对这一点,邵老师认为我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实施的精准性还需提高。

接下来,邵老师从当下疫情角度出发,将其与历史上几次重大疫情相比较,阐述了新冠疫情对今后全球经济的可能影响。从古至今,每一次重大疫情都一定程度上操纵着整个历史发展的脉搏,而新冠疫情也全方位地对世界进行了改造,我们能做的更多的是去适应这种趋势。

邵老师用经济学中经典的CAPM模型解释了新冠疫情对世界趋势的影响,他指出,去年宏观经济的“贝塔”显著为负,此时就需要去寻找正向的“阿尔法”。邵老师认为,正向的“阿尔法”存在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在经济体内,一方面在经济体之间。从财政政策层面看,财政赤字的上限是3%,美国在2008年次贷危机时,拿出了6%的财政赤字(约8千亿),但在新冠疫情的冲击下,美国一口气拿出了2万亿,并且后续这个数字会不断追加;而从货币政策层面看,用央行的资产负债表中净资产的增长去衡量量化宽松的过程,可以看出新冠疫情期间全球央行投放出的流动性已经超过过去十年的总和。由此可见,新冠疫情爆发后,全球处于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双宽松的情况下,这可能会带来“货币幻觉”。

然后,邵老师还提到了ChatGPT的迅速发展,比如ChatGPT对于宏观经济问题的回答更加全面、可以解决编程问题等,指明了未来的竞争趋势,即供应链的竞争,也就是对跨国投资的争夺、对技术的争夺,以及对货币特权的争夺。尤其是关于技术,最近政府重新设立了科技部,因为科技的竞争是未来竞争的核心,硬核科技的资本化赛道至关重要。

最后,邵老师以两方面来分析中国发展的逻辑。一是从中国经济地理的发展格局来分析,未来中国或许将只有四类城市群,划分为一线城市群、二线城市群、三线或特色城市群以及地缘和能源敏感区域;中国未来功能区将三分,一为城市区,一为农业区,一为生态区。二是关于解决中国未来十五年温和的经济增速问题,关键在于能否创造中国自身的产业革命。人工智能、大数据、云端以及区块链可能将成为中国发展的动力源,它们将会给传统行业赋能,从而产生超级巨头企业。

本次讲座,邵宇博士用风趣的语言讲解了疫情后世界的变化,以及中国在当前复杂多变的环境下可能面临的挑战和发展逻辑,极大地拓展了同学们的视野和认知。感谢邵宇博士的精彩分享!

撰稿人:李欣冉

修订人:缪炜

审核人:杨长江,朱宏飞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