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科发展 > 正文
学科发展

经济思想史与经济史学科

  发布日期:2022-11-24  浏览次数:

经济思想史与经济史学科是复旦大学经济学科中传统的特色学科和重点学科,是中国著名的相关研究教学的四强之一。

在百余年的发展历程中,经济思想史与经济史学科涌现出一代又一代的大师级学者,奠定下了复旦大学经济思想史和经济史研究的深厚根基。例如李权时(1895-1982)先生,出版了国内最早的一本关于中国古代、近代经济思想的简易通史——《中国经济思想小史》,为在中国传播经济学理论以及推动中国经济学科的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唐庆增(1902-1972)教授,采用新派经济思想史分析框架研究和讲授“中国经济思想史”,并于1936年出版了《中国经济思想史》(上卷)。夏炎德(1911-1991)先生,最早向国内引介计量经济学与制度经济学理论,其代表作《欧美经济史》是中国学者独立编著的第一部欧美经济发展通史。

新中国成立之后,经历一系列院系调整,经济思想史与经济史学科逐步发展壮大,形成了老、中、青三代相结合、完整的经济史与经济思想史教学和科研体系。其中彭信威(1907-1967)教授的货币史研究、朱伯康(1907-2005)教授的中国经济史研究,伍丹戈(1912-1984)教授的土地和赋役制度研究、叶世昌(1929-2022)教授的中国经济思想与货币史研究,对推动国内乃至国际经济思想史与经济史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

目前,复旦大学经济学院积极推动经济史学科的建设,从海外聘请了该领域的重量级学者,探索学科领域的最新研究趋势,并已产出一系列与国际结合的前沿成果。


重要学术成果

1、唐庆增,1936,《中国经济思想史》(上卷),北京:商务印书馆。

2、夏炎德,1991,《欧美经济史》,上海:上海三联书店。

3、彭信威,2020,《中国货币史》,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4、朱伯康,施正康,2005,《中国经济史》,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5、伍丹戈,1982,《明代土地制度和赋役制度的发展》,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6、叶世昌,1978,《中国经济思想简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7、叶世昌,2003,《中国货币理论史》,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

8、马涛:2017,《经济学范式的演变》,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9、孙大权,2006,《中国经济学的成长》,上海:上海三联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