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业学位 / 新闻动态 / 正文

名家讲坛|姚大力:早期中国文明的起源和发育:若干新认识

  发布日期:2023-10-18  浏览次数:

2023年10月10日晚,复旦大学经济学院专业学位“名家讲坛”第68期如期举行。姚大力教授来到经济学院大金报告厅,为经济学院专业硕士研究生带来了“早期中国文明的起源和发育:若干新认识”的主题讲座。本次讲座由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助理朱宏飞副教授主持。报告厅内座无虚席,气氛热烈。

姚大力,复旦大学文科资深教授,任教于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先后发表论文与学术评论百余篇,结集成书者,有《北方民族史十论》《读史的智慧》《蒙元政治与制度文化》《追寻“我们”的过去》《边疆史地十讲》等。

讲座伊始,姚老师从现代人类的起源和迁徙切入讨论,介绍了分子遗传学所揭示的从南方古猿、直立人、早期智人直至现代智人之间非单线型态的演化概况。在大约五万至四万五千年之间,度过了人口发展瓶颈状态的现代人类祖先,先后经历过两次大分流,产生出欧洲的狩猎采集人群,以及迁往东亚、并从那里进入澳洲的现代人各支脉。自大约一万年前起分布覆盖到全球各地的人类,由于其所操语言已大致能够根据现代诸语系、语族的谱系来加以追溯,因而从更早先面目模糊的“幽灵人群”变成了可以用现代语言分类来予以标识的不同群体。

在“‘三代’与汉文明的形成”部分,姚老师指出,对良渚文化遗址中草包泥的碳十四测定,已经将中国早期国家的年代提前到公元前两千八百年左右。中国文明历时五千年的说法,由此也可以获得证实。但是良渚之后再无良渚的事实也表明,过去对中国早期文明在华北最先发育成熟的认识,并没有被真正推翻。这与中国北方处于“中部亚洲廊道”的东端,因此最易于受东西文化交流之惠也应有密切关联。

商人起源于东部,显然不属于从早期仰韶文化分离出来的原始汉语人群;而晚商的甲骨文却是一种成熟的汉语书面语。由此足以推知,在河南-山西-陕西龙山时代与商代之间,肯定存在过一个说原始汉语的大型人群支配中原西半部的漫长时代。传说中的夏朝,似乎正好可以填补这一历时性环节;至于上述人群是否真的把他们所建立的早期国家称为夏,其实已经不那么重要了。到公元前十世纪前后,传说中称为夏的人群,再加上商、周三个起源地区和文化都不相同的人群,经长期互动而融合为一体,方才形成最早的汉语祖先人群。

汉文明与中国文明是两个有根本区别的概念,不应该将二者等同看待。在报告的第三、第四部分,姚老师分别介绍了南部中国,以及西-西南和北方诸族及其古代文化的起源与发育。

在报告的“余论”部分,姚老师讨论了构成历史中国的各地理-文化板块如何完成跨区域整合的问题。既然汉文明不但缺乏能力将中国的西半部分充分消化为郡县制治理之下的王朝版图,而且儒家主流在唐宋时代对此也已有十分清醒和明确的认识,那么历史中国的辽阔疆域究竟是如何形成的?辽、金、元、清诸王朝对中国版图形成和巩固的重大贡献,从这一思考角度就被高度突显出来。中国历史由中国各民族共同创造的事实,由此也被我们认识得更为清楚。

本场讲座在热烈的氛围中圆满结束。感谢姚老师以其深厚的学术造诣和研究底蕴,为在座师生带来一场精彩纷呈的学术盛宴。

撰稿人:吴嘉仪

修订人:缪炜

审核人:朱宏飞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