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首页 / 科学研究 / 学术交流 / 复旦自贸论坛 / 正文

复旦大学自贸论坛第六期:世界经济为何复苏缓慢与如何加快东亚经济一体化进程?

  发布日期:2014-06-04  浏览次数:

2014年5月26日下午1:30,复旦大学自贸论坛第六期于复旦经济学院大金报告厅举行。本次活动的主题是“世界经济为何复苏缓慢与如何加快东亚经济一体化进程?”。出席论坛的嘉宾有日本银行前副行长、东京大学经济学院院长西村清彦教授,芬兰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Seppo Honkapohja先生,马来西亚中央银行经济学家、双威大学Lin See Yan教授,印度尼西亚银行前高级副行长、印度尼西亚大学Anwar Nasution教授,东南亚 Jeffrey Cheah研究所主席胡永泰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现代研究中心主任潘英丽教授,以及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复旦大学上海自贸区综合研究院院长袁志刚教授,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复旦大学上海自贸区综合研究院副院长孙立坚教授。第一财经日报副主编杨燕青女士和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国际金融系主任刘红忠教授共同担任主持人。活动开始后,袁志刚教授作了简要致辞,并代表复旦大学经济学院以及复旦自贸综合研究院对各位嘉宾表示诚挚的欢迎。

西村清彦教授首先总结日本社会经济中的几点经验教训,比如过度乐观的预测和制定政策的被动,对安倍经济学做出评估。他认为,安倍经济学的核心有三支箭:一是宽松的货币政策;二是灵活而积极的财政政策;三是投资结构改革。虽然卓有成效,但是全球金融危机后仍然滞留的多种问题,经济滞胀、人口老龄化、信息通讯技术等使得公众对日本未来的发展态势充满困惑。他强调,安倍经济学更多是口头的承诺,而政府亟需加强结构体制方面的改革,使经济长期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

袁志刚教授聚焦中国增长的动力,他指出,中国目前动力不足的根本原因在于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的下降。而中国的投资,一定要看三个趋势:基础设施投资、房地产投资、生产原材料投资,因为三者互为因果,相互牵制。债务方面,由于发展路径和背景的差异,他个人总结,强总理有温刺激,温总理有强刺激。对于中国未来的出路,他认为进一步的城镇化举足轻重。而其中,房地产问题则将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巨大动力,住房能给经济带来多大的增长空间关键在于对应的市场机制。作为自贸院的院长,袁教授还积极呼应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上海自贸区将是开放当中的排头兵”,他认为未来自贸区的发展离不开进一步的开放,中国亦是如此。

Seppo Honkapohja先生从欧元的角度出发,阐述了金融危机过后经济复苏缓慢的原因。结合欧洲多个国家的具体的情况,他认为,个中原因主要在于主权债务危机以及随之而来的信任、信心危机。同时,他还提到,欧元区的失业率居高不下。而面对金融危机以来,欧元走弱、美元走强的趋势,他认为,人民币作为一支新兴队伍,实力和发展前景不可小觑。关于未来的发展,他倡导,债务问题的解决以及经济的实际操作值得关注。

胡永泰教授首先围绕经济的复苏,从货币政策、债券等方面总结复苏缓慢的具体表现。再以美国为例,分析其中原因,包括美国应对全球化的时间稍缓,资本和项目的偏向流动,宽松的借贷政策以及结构性的就业失衡等。对于未来的道路,他认为,只有集中精力解决好经济复苏阶段的问题,尤其是就业上的结构问题,才能使得经济发展的航向走向正轨。

Lin See Yan教授定位整个东盟,对金融有关问题进行剖析。他认为,虽然整个东盟国家的发展水平不一,但建立相应的标准来加快经济一体化仍然迫在眉睫。对于自贸区的建设,应该对债券资本市场进行投资,从而发挥其连接中东和上海的桥梁角色。

Anwar Nasution教授就经济一体化畅谈了个人的一些观点。他认为,国家应该加强国际合作,相互融合,从而提升竞争力。

潘英丽教授从人民币自由兑换和资本帐户有限开放的话题出发,分享了个人的一些看法。结合课题成果,她认为,人民币国际化首先应该实现自由兑换,而自由兑换不等同于资本账户的完全开放。而人民币自由兑换的实质,她认为是行政管制的退出。

孙立坚教授主要从上海自贸区建设的角度,跟大家交流了个人的相关看法。他认为,就目前自贸区的相关工作来看,有三点比较缺乏:一是预期管理;二是国家治理现代化;三是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关系。而针对现有的资金、货币政策等问题,各方利益者应该持有机会平等、开放心态、风险控制意识。

主题发言结束后,进入后半场提问互动环节。现场观众踊跃提问,气氛活跃。至此,本期论坛圆满结束。

Normal 0 7.8 磅 0 2 false false false EN-US ZH-CN X-NONE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