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首页 / 科学研究 / 学术交流 / 复旦经济论坛 / 正文

复旦经济论坛第395期:Low Carbon City Development in China

  发布日期:2017-04-12  浏览次数:

2017年4月11日下午2点,复旦经济论坛第395期学术讲座在经济学院泛海楼805会议室举行。英国东英吉利亚大学国际发展学院气候变化经济学教授关大博应邀做了题为“Low Carbon City Development in China”的学术报告,考察了低碳城市发展和国际贸易的关系。讲座由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陈诗一教授主持。

关大博教授的研究领域为气候变化经济学,即应用经济学理论和研究方法与自然科学领域进行交叉研究。关教授首先介绍了由他与20多位学者组成的国际化团队建立与维持的中国碳核算数据库(ceads),数据库涵盖了1997-2015年中国三十个省份,180个城市,47个社会经济部门,20个能源类型,包括能源数据、二氧化碳排放量以及工业生产过程中的排放数据等。关教授紧接着介绍了应用这些数据得到的研究成果。他指出中国为达减排目标,需要在2030年前减排300亿吨,其中20%需要依赖经济手段的运用。在省级层面,关教授认为我国城市按照碳排放量可分为:能源生产城市,重工业城市,轻工业城市,高新产业城市,服务业城市五类。不同城市的减排路径不同,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设定碳排放目标。譬如我国欠发达地区处于粗放式的发展阶段,人均碳排放高于发达地区,如何协调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碳排放关系是一个重要的课题。从全球角度来看,尽管最近三年全球碳排放量稳中有降,但全球未来5年的碳排放空间已被提前消耗,低碳减排不容乐观。关教授分别从生产端和消费端两方面分析了碳排放的来源以及低碳发展的可能路径。他指出,金融危机之后,南南贸易对碳排放量的贡献快速增长,未来减排的主要驱动力在于南南贸易。其次,外贸出口国的生产方式和外贸进口国的消费方式共同影响了全球的气候环境。中国需要改变低附加值高污染的生产方式,而西方发达国家也要优化消费结构,改变对此类产品的依赖。最后,关教授分析了国际贸易、碳排放、大气污染、人类健康四者的关系,他指出,空气污染影响人们的健康,造成劳动力资源的损失,进而影响经济发展。研究表明,由于空气污染导致劳动力过早死亡,造成了中国GDP降低1.1%的经济损失。

关大博教授精彩的讲座激发了在座师生的参与热情。老师和同学们都争相提出自己的问题,包括城市碳排放数据的来源、城市层面碳排放流动数据收集的可行性等。一个半小时后,讲座在掌声中圆满结束。

返回顶部